概述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equinovarus)也称先天性畸形足,是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占足部畸形发病的85%。单侧发病率高于双侧。男∶女之比为2∶1.
病因
关于本病的病因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如环境因素、胚胎发育畸形及遗传等但均难以肯定。
一、Bōhm认为胎儿足在胚胎内发育过程中是由马蹄、内收、内翻位逐步地向正常位发展的。在此演变过程中因某种原因或胚胎的原发性缺陷而产生畸形。
二、Dunn认为畸形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遭受压迫,使足前部被压在内收、旋后及下垂位。Stewart观察到夏威夷群岛的日裔居民习惯于采取足内翻坐位,其发病率较高。这可能因所采取的坐位,子宫内胎儿易受压而使发病率高。
三、Wynne-Davis从遗传角度进行了144例的家属调查得出结论,部份是遗传异常,但尚未找出显性、隐性基因遗传的规律。
四、其他学说如Stewart认为与肌肉止点异常有关。Moore发现神经有异常,Sherman认为是距骨畸形所引起的。
现今的观点是各种因素复杂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不同程度的畸形,决非单一的原因。
病理改变
本病包含四部份畸形:①前足内收内旋;②后足内翻;③踝关节下垂;④胫骨内旋。多数学者认为病变主要在跗骨,尤以距骨的变化最为明显,从而导致畸形。久之则使软组织发生挛缩,使畸形较为固定。在继续发育过程中,骨在受压力小的部位发育旺盛,而在受压力大处则发育受阻,逐渐形成骨性畸形。
一、先有骨的改变:
①正常足的距骨体与其头颈部的纵轴互成150°~155°角,畸形时则成115°~120°角,从而使距骨头部的距舟关节面从朝向前方变为朝向内跖面。从侧位观,距骨纵轴从外上方转向下方,致使跟骨也有同样的转向及内侧旋转。距骨对胫骨则呈跖屈位。
②跟骨的外形不变,但因随距骨的变位而呈下垂内旋位,使跟骨成凹面向内侧的弓形。跟骨后外侧与外踝后侧,截距突与内踝尖端相接触。
③舟状骨较正常为小,并稍向内方移位,在距骨头内侧形成关节面造成内收畸形。④其他诸骨如楔骨、跖骨等,在早期均无畸形改变。
二、软组织的变化均是继发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肌肉、韧带、关节囊、血管、神经等组织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①足内侧软组织即三角韧带、距舟韧带、跟舟韧带、胫后肌、屈趾长肌及屈拇长肌有挛缩或短缩。
②足背部及外侧的肌肉、韧带松弛。
③踝关节及距跟关节后侧关节囊、跟腓韧带、后距腓韧带及小腿三头肌发生短缩或挛缩。
④足底部距跟间韧带、跖腱膜、外展拇肌、屈趾短肌及小趾外展肌短缩。
临床表现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出生后一侧或双侧足显示程度不等内翻下垂畸形。轻者足前部内收、下垂,足跖面出现皱褶,背伸外展有弹性阻力。小儿学走路后,步态不稳,跛行,用足外缘着地,畸形逐渐加重。足部及小腿肌力平衡失调,肌痉挛,加之体重影响,足内翻下垂加重。延误治疗畸形愈加严重,足前部向后内翻,足背负重部位产生滑囊,胫骨内旋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