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医改中的关键一环,公立医院改革在2011年已选定突破口,即县级医院。
“前几年重点解决的是基层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问题,现在解决县医院以药养医的问题。”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在3月7日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别举行联组会议上表示。
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别举行的这次联组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张茅表示:“”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一个亮点,就是将医改的基本思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作为一项原则写入了草案当中。”
先易后难 暂时绕开“管办分开”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是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问题。
“前几年重点解决的是基层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问题,现在解决县医院以药养医的问题,并通过改革实践为以后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借鉴。”张茅说。
按照这样的思路,今年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是县医院改革。这是因为县医院不仅服务占全国总人口70%的县域居民(包括农村居民和小城镇居民),而且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当中,县医院是联系城乡医疗卫生机构的枢纽。
张茅解释说,选定以县医院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不只是县医院在医疗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还有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县医院改革“相对简单”。县医院不会像大城市公立医院一样,存在着有教育部门、军队等复杂多样的归口部门管理的问题。
“县一级的执行力比较强,只要县委、县政府认可就可以了。” 张茅说,“县医院的改革关键不是管办分开而应该是医药分开。这就要求县级的医院、政府要承担起责任,使老百姓到县医院看病得到保证。”
按照国务院提出的2011年医改工作安排,今年将建立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长期合作帮扶机制,全国将安排6000名县级医院医务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同时鼓励引导有资历的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
统筹改革 试点城市建医管局
选择县级医院作为突破,可以暂时绕开管办分开这一难点,而无法绕开难点的县以上更高层面的公立医院改革怎么改,目前则相对模糊。
公立医院改革正在16个城市试点。但迄今为止,16个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方案尚未全部对外公开。包括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和非营利分开等重点难点问题上的探索,还仍旧停留在理论层面。
对此,在3月7日的会议上,张茅的解释是:“医改不可能一蹴而就。” 他在回答本报记者关于16个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改革进展时表示:“现在16个试点城市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包括建立医管局作为统一的管理机构等等尝试。这方面各地都在努力。”
县以上公立医院改革,管办分开是讨论最多也最受关注的问题。
“所谓管办分开主要指的就是政府举办医院和监管医院的分开。但问题是,现在对什么是举办医院的概念都不清晰,究竟由谁来举办医院还存在争议。”一位卫生部有关专家对本报记者说,“所以,公立医院的改革是非常复杂的事情。”
会上,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关于立法保护医院环境,打击“医闹”的发言引爆现场热烈讨论。
对于“医闹”问题,张茅也给出了他的观点。
“对于老百姓而言,关键是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张茅透露,2011年卫生部的一项重点工作还是加大力度推行便民服务措施。
此前,国务院关于2011年医改工作安排当中就方便群众就医,提出了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和完善医疗服务监督机制等要求。
但张茅同时认为,加大便民服务措施的力度并不是根本的办法,而是对当前形势的应对措施。“公立医院改革的根本还是在体制机制的改革,也就是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和非营利分开等四个分开。”
因地制宜 地方可增补基本药物目录
自由发言阶段的最后一个名额,张茅特意留给了来自少数民族基层地区的政协委员青海省乌兰县蒙医院副院长、蒙古族委员菊红花。
菊红花坐在后排,普通话也并不特别流利,但却层次清晰地围绕基层医疗卫生的现状展开发言,包括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问题、药品价格问题。其中菊红花提到,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的推行使基层的药物品种减少而不能满足需求。
基本药物制度要在今年实现基层全覆盖,关于这项制度的问题和建议也就变得格外引人关注。而且,围绕在这一制度周围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
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情况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只能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然而有些列入目录的品种在基层不需要,有些基层急需的品种又没列入。在基本药物目录与基层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之间存在着偏差的情况下,部分基层患者返流上级医院,而这则是与医改“强基层”的基本思路有偏差。
针对这一问题,卫生部已经着手开始解决。
“我们已经有相关政策,就是地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增补基本药物目录,比如民族地区就可以增补民族地区习惯的用药。但还是要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张茅对本报记者说。
但基本药物目录的增补同样也面临着困境。
“这个口子如果打开的话会很麻烦,因为一旦把握不好尺度,就会使基层实施的基本药物制度形同虚设。”前述卫生部有关专家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