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染色
典型形态呈弧形或逗点状,革兰染色阴性,有菌毛,无芽孢,在菌体一端有一根单鞭毛。细菌运动非常活泼,呈穿梭样或流星状。
(二)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耐碱不耐酸,在pH 7.4~9.6的范围内,能迅速生长。特别在pH 8.8~9.0的碱性蛋白胨水或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
(三)抗原构造与分型
霍乱弧菌有耐热的0抗原和不耐热的H抗原。根据0抗原不同,现已有155个血清群,其中01群、0139群引起霍乱,其余的血清群分布于地面水中,可引起人类胃肠炎等疾病,但从未引起霍乱的流行。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霍乱肠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是肠毒素的典型代表。该毒素进入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后,可使细胞内AMP转变为cAMP,使cAMP水平升高,主动地大量分泌Cl-、HC03-,使水被动地通过粘膜细胞向外流出,导致严重的水和电解质的丧失,产生腹泻与呕吐。
2.鞭毛和菌毛:霍乱弧菌活泼的鞭毛运动有助于细菌穿过肠粘膜表面粘液层而接近肠壁上皮细胞。细菌的普通菌毛是细菌定居于小肠所必须的因子。
(二)所致疾病
引起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为我国的甲类法定传染病。
在自然情况下,人类是霍乱弧菌的惟一易感者。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水源或未煮熟的食物。任何能降低胃中酸度的药物或其他原因,都可使人对霍乱弧菌感染的敏感性增加。
致病机制:病菌到达小肠后,粘附于肠粘膜表面并迅速繁殖,不侵入肠上皮细胞和肠腺,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肠毒素而致病。
临床症状:典型病例一般在吞食细菌后2~3天突然出现剧烈腹泻和呕吐,多无腹痛,每天大便数次或数十次。在疾病最严重时,每小时失水量可高达1升,排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由粘膜、上皮细胞和大量弧菌构成的如米泔水样的腹泻物。由于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而导致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碱血症和低容量性休克及心率不齐和肾衰竭,如未经治疗处理,患者可在12~24小时内死亡,死亡率高达25%~60%。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比01群严重,表现为严重脱水和高死亡率。
三、防治原则
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不生食贝壳类海产品是预防的重要措施。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预防大量脱水是治疗的关键。疫苗预防长期以来使用死菌苗,保护力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