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状杆菌属细菌种类较多,其中白喉棒状杆菌致病性强,其余一些寄生于人体内无致病性或条件致病菌统称为类白喉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革兰阳性菌,菌体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用亚甲蓝或奈瑟染色后可见异染颗粒,具有鉴别意义。
需氧或兼性厌氧。在含有凝固血清的吕氏培养基上生长迅速,在含有0.03%~0.04%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上生长菌落呈黑色。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包括白喉毒素、索状因子和K抗原三种致病物质。
1.白喉毒素 使EF-2失活,阻断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引起组织坏死和病变。
2.索状因子 是细菌表面的一种毒性糖脂,能破坏细胞中的线粒体,影响细胞呼吸与磷酸化。
3.K抗原 具有抗吞噬作用。
(二)所致疾病
白喉棒状杆菌经呼吸道传播,常侵犯咽喉和气管粘膜,形成假膜,引起白喉,严重时发生呼吸道阻塞,窒息死亡。白喉毒素进入血液,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易感组织细胞结合引起心肌炎、肾上腺功能障碍等症状。
(三)免疫性
白喉棒状杆菌主要为体液免疫,病后、隐性感染及预防接种均可获得免疫力。调查人群对白喉的免疫力采用锡克试验。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采集病变部位假膜标本进行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及毒力试验。鉴别产毒白喉棒状杆菌与其他棒状杆菌的重要方法是豚鼠试验、琼脂平板毒力试验。
四、防治原则
(一)人工自动免疫
应用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的混合制剂(DPT混合疫苗)。婴儿满月即可接种白百破疫苗,以后在3~4岁和6~8岁时各加强注射一次。锡克试验阳性的青少年及成年人也需接种白喉类毒素。
(二)人工被动免疫
对白喉患者及密切接触的易感者肌注白喉抗毒素进行紧急预防。对白喉患者的治疗要早期、足量注射白喉抗毒素。注射前做皮肤试验,阳性者应采取脱敏注射。
(三)抗菌治疗
对患者采取隔离,并同时应用抗生素,还应注意继发感染和带菌者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