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
机体中绝大多数细胞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中。在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通过细胞膜与细胞外液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从细胞外液获取O2和其他营养物质,同时将CO2和其他代谢产物排入细胞外液,因此,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和活动的液体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其中约3/4为组织液,分布在全身的各种组织间隙中,是血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细胞外液的l/4为血浆,分布于心血管系统,血浆与血细胞共同构成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
(二)稳态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这种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表现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发生变动,例如体温维持在37℃左右,血浆pH维持在7.4左右等。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衡可导致疾病。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赖于各器官,尤其是内脏器官功能状态的稳定、机体各种调节机制的正常以及血液的纽带作用。
二、血量、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
(一)血量
血量是指人体全身血液的总量,包括大部分在心血管系统中快速循环流动的循环血量和小部分滞留在肝、肺、腹腔静脉及皮下静脉丛内,流动很慢的储存血量。血量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正常血压和各组织、器官正常血液供应的必要条件。
(二)血液的组成
(三)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细胞比容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由于血液中红细胞约占血细胞总数的99%,所以血细胞比容可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浓度。血细胞比容增加多见于红细胞增多症,减少见于贫血。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
正常人全血的比重为1.050~1.060,血浆的比重为1.O25~1.030,红细胞的比重为1.090~1.092。血液中红细胞数愈多则全血比重愈大,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愈多则血浆比重愈大。利用红细胞和血浆比重的差异,可以进行红细胞与血浆的分离以及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二)血液的粘度
在体外与水相比,全血的相对粘度为4~5,血浆的相对粘度为1.6~2.4(温度37℃)。血液的粘度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影响血压。全血的粘度主要决定于所含的红细胞数,血浆的粘度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的含量。全血的粘度还受血流切率的影响,在血流速度很快时粘度不随流速而变化,但当血流速度小于一定限度时,粘度则与流速呈反变关系,即在低切率条件下,血液的粘度增大。在人体内因某种疾病使微环境血流速度显著减慢时,红细胞在其中叠连和聚集,对血流造成很大的阻力,影响循环的正常进行。
(三)血浆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由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组成,两者在形成、大小及作用上均有不同。
(四)血浆pH值
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血浆pH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血液缓冲系统的缓冲,肺的排酸功能以及肾的排酸保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