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Aspirin)已在临床应用了100多年,为有效的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神经痛、风湿痛及类风湿痛等。近年来经研究发现阿司匹林为不可逆的环氧合酶抑制剂。阿司匹林还能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A2(TXA2)的合成,阿司匹林现已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时可导致胃肠道出血,这是由于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致使胃粘膜失去了前列腺素对它的保护作用,造成胃部血流减少,缺血而引起溃疡。另外阿司匹林及水解产物水杨酸酸性较强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甚至引起胃出血。因此,对阿司匹林进行一系列结构修饰,利用水杨酸分子中的活性功能基羧基将其制成盐、酰胺、酯类以降低羧酸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如在临床上应用的有乙酰水杨酸铝(Aluminumacetylsalicylate),乙酰水杨酸赖氨酸盐——赖氨匹林(Aspirin-Lysine),阿司匹林精氨酸盐(Aspirin-Arginine),双水杨酯(Salsalate),贝诺酯(Benorilate)等。
一、阿司匹林(Aspirin)
化学名:2-乙酰氧基苯甲酸,又名乙酰水杨酸
合成:以水杨酸为原料,在硫酸催化下用醋酐乙酰化制得。
性质:
1.阿司匹林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微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
2.稳定性:阿司匹林在干燥空气中稳定,遇湿气时分子中的酯键易被水解,生成水杨酸和醋酸。因此阿司匹林应置于密闭容器中于干燥处保存。
3.阿司匹林分子中有羧基,可溶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中,并同时被水解生成水杨酸钠和醋酸钠,加热时水解更快,酸化后即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味。
4.阿司匹林分子中无游离酚羟基,与三氯化铁无颜色反应;当将阿司匹林加水煮沸后即被水解,生成的水杨酸与三氯化铁反应,呈紫堇色。
5.由于合成阿司匹林时乙酰化反应不完全,或在阿司匹林贮存时保管不当,成品中含有过多的水杨酸杂质,不仅对人体有毒性,且易被氧化生成一系列醌型有色物质,中国药典规定检查游离水杨酸,采用与硫酸铁反应产生紫色进行检查。
6.阿司匹林结构中含羧基,为弱酸型药物,在酸性条件下不易解离,口服后易被吸收。吸收后很快被酯酶水解生成水杨酸和醋酸,水杨酸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为主要活性成分。
用途: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风湿热、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还用于心机梗死、动脉血栓等的预防和治疗。
二、贝诺酯(Benorilate)
化学名:4-羟基乙酰苯胺乙酰水杨酸酯,又名苯乐来。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及对乙酰氨基酚均具有解热镇痛作用,阿司匹林为酸性药物,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为减小其副作用,使其与对乙酰氨基酚成酯,制成苯乐来。苯乐来为前体药物,在体内被水解为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及对乙酰氨基酚发挥药效,减小了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