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阴清热——用于热病伤津证,阴虚发热证。 本品甘微寒,质滋润,入肾经,有养阴生津,清退虚热之效,常用于热病伤津之低热烦渴,口燥咽干,舌红苔少及阴虚津亏、虚热不退等证。 (1)治热病伤津之低热烦渴,口燥咽干,舌红苔少。常配生地黄、麦冬等同用。 (2)治阴虚津亏、虚热不退。常配地骨皮、黄柏、麦冬、生地等同用,如石斛汤。 2. 益胃生津——用于胃阴虚证。 本品入胃经,功善养胃阴、生津液,鲜品作用尤强,为治胃阴不足之佳品,尤以治胃阴不足的虚热证最为适宜。用于胃阴不足之口渴咽干,食少呕逆,胃脘嘈杂、隐痛或灼痛,舌光少苔等症。单用煎汤代茶服,即可见效;或配麦冬、竹茹、白芍等应用。 此外,本品尚有补肾养肝明目及强筋骨的作用。治肾虚目暗,视力减退,内障失明等,常与菊花、枸杞子、熟地黄等配伍,如石斛夜光丸;治肾虚痿痹,腰脚软弱,常与熟地黄、怀牛膝、杜仲等配伍。
1. 养阴清热——用于热病伤津证,阴虚发热证。
本品甘微寒,质滋润,入肾经,有养阴生津,清退虚热之效,常用于热病伤津之低热烦渴,口燥咽干,舌红苔少及阴虚津亏、虚热不退等证。
(1)治热病伤津之低热烦渴,口燥咽干,舌红苔少。常配生地黄、麦冬等同用。
(2)治阴虚津亏、虚热不退。常配地骨皮、黄柏、麦冬、生地等同用,如石斛汤。
2. 益胃生津——用于胃阴虚证。
本品入胃经,功善养胃阴、生津液,鲜品作用尤强,为治胃阴不足之佳品,尤以治胃阴不足的虚热证最为适宜。用于胃阴不足之口渴咽干,食少呕逆,胃脘嘈杂、隐痛或灼痛,舌光少苔等症。单用煎汤代茶服,即可见效;或配麦冬、竹茹、白芍等应用。
此外,本品尚有补肾养肝明目及强筋骨的作用。治肾虚目暗,视力减退,内障失明等,常与菊花、枸杞子、熟地黄等配伍,如石斛夜光丸;治肾虚痿痹,腰脚软弱,常与熟地黄、怀牛膝、杜仲等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