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益气补中——用于心气不足的心动悸,脉结代,与脾气虚弱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
本品主入心经,长于补心气,益气复脉,是治疗心气不足的心动悸,脉结代的主药;并有缓和的补中益气作用,用于脾气虚证。
(1)治心气不足的心动悸,脉结代。配伍人参、阿胶、桂枝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2)治脾气虚证。常与人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
2. 祛痰止咳——用于痰多咳嗽。
本品也入肺经,既能祛痰止咳,又能益气润肺,且性平而药力和缓,治疗咳喘证,无论寒热虚实及有痰无痰,均可随证配伍选用。
(1)治风寒咳嗽。可配麻黄、杏仁同用,如三拗汤。
(2)治肺热咳喘,常配石膏、麻黄、杏仁,即麻杏甘石汤。
(3)治寒痰咳喘,配干姜、细辛、五味子,即芩甘五味姜辛汤。
(4)治湿痰咳嗽。配半夏、茯苓等,如二陈汤。
3. 缓急止痛——用于脘腹及四肢挛急作痛。
本品味甘性缓,有良好的缓解拘挛而止疼痛作用,适用于脘腹及四肢挛急作痛,每与白芍相须为用。
(1)治阴血不足,筋失所养而四肢挛急作痛。常配白芍,即芍药甘草汤。
(2)治脾胃虚寒,营血不能温养所致的脘腹疼痛。常配桂枝、白芍、饴糖等,如小建中汤。
4. 调和药性——用于药性峻猛的方剂中,缓和烈性或减轻毒副作用。
本品又善和百药,既能缓和药物的烈性,减轻毒副作用,又可调和脾胃,故有“国老”之美称。《用药法象》指出:本品“其性能缓急,而又协和诸药,使之不争,故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因此,常用于药性峻猛的方剂中,以缓和烈性或减轻毒副作用。
如调胃承气汤用甘草以缓和芒硝、大黄之性,使泻下不致太猛,并避免其刺激大肠而产生腹痛;又如半夏泻心汤,甘草与半夏、干姜、黄芩、黄连同用,又能在其中协和寒热,平调升降,起到和的作用。
5.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疡,咽喉肿痛及药物、食物中毒等。
本品生用性平偏凉,有清解热毒之功;并有良好的解毒功效,可解疮毒、药毒及食毒,用于热毒疮疡,咽喉肿痛及药物、食物中毒等证。
(1)治热毒疮疡。常与金银花、皂角刺等同用,如仙方活命饮。
(2)治咽喉肿痛。单用煎服即效,或与桔梗同用,如甘草汤、桔梗汤。
(3)治药物、食物中毒。在无特殊解毒药时,可以甘草治之,亦可与绿豆或大豆煎汤服。
用法: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炙用。
使用注意:湿盛胀满、浮肿者忌用。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久服较大剂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