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贲门痉挛-放射诊断学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因发现其食管下段肠肌丛(奥氏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变性和数量减少,多认 |
|
贲门痉挛-放射诊断学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因发现其食管下段肠肌丛(奥氏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变性和数量减少,多认 |
|
-
小儿苯丙酮尿症概述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普生济世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31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1)发病机制
两个酶:苯丙氨酸羟化酶(PHA)、四氢生物蝶呤(BH4)
(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GTP-CH)、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6-PTS)或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DHPR)缺乏 )
一个氨基酸:酪氨酸
(2)临床表现
智能发育落后、黑色素合成不足(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变浅)、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
(3)诊断
可治性遗传代谢病,力求早期诊断与治疗,避免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性损伤。
1)新生儿期筛查 :Guthrie细菌生长抑制试验,苯丙氨酸含量>0.24mmol/L(4mg/dl),应复查或采静脉血进行苯丙氨酸定量测定。患儿可高达1.2mmol/L(20mg/dl)以上。
2)尿三氯化铁试验 :非新生儿筛查。
3)血浆游离氨基酸分析和尿液有机酸分析。
4)尿蝶呤分析。
5)基因诊断。
(4)治疗。
1)低苯丙氨酸饮食 (奶粉、蔬菜、淀粉、水果)。
2)非典型:BH4、5-羟色胺和L-DOPA。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上一个文章: 小儿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 下一个文章: 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
[儿科学]小儿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