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资讯中心
  • 不能站在西医立场上否定中医

    作者:jaminsu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8-25

    著名中医学者曹洪欣谈——

    为什么要力挺中医?

    如何看待:不能站在西医立场上否定中医

    记者:中医药话题总是不断,诋毁者有之,力挺者有之,互联网上更是聚集着一大批“中医粉”、“中医黑”,论战不休。您怎样看待中医药的争论?为什么中医眷顾了我们几千年,还有人认为中医“贻害社会”?

    曹洪欣:近些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有关中医的争论。中医是不是有效的医疗手段?咱们不妨拿出来“晒一晒”。

    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是基于对人的观察、实践与研究,形成以人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和以天人相应、形神统一、五脏相关为核心的系统、整体的理论体系。可以说,中医讲和谐,西医讲对抗。比如说对待肿瘤的态度,西医是切除肿瘤,靶向治疗;而中医讲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调动肌体自身抗病能力控制肿瘤发展,达到“带瘤生存”的状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念。许多病例证明,中医的这种治疗理念不仅行之有效,而且相比西医治疗更能提高生活质量。所以,不能站在西医的立场上否定中医,也不能完全用西医的标准评价中医。

    我治疗过一位53岁的日本男性患者,确诊为小细胞肺癌后,觉得生存时间不会太长,来中国求中医诊疗。我按中医益气养阴化痰解毒的方法,扶正祛邪,用中药汤剂辨证治疗两月余,病人症状基本消失,回国后每三至六个月来中国诊治调方一次,一年后,改成中药丸剂,五年后停服中药。2011年5月病人因患肝硬化腹水来中国治疗,又服汤药半年余,病情明显好转。病人风趣地说,如果不是中医治疗,早两次就见阎王爷了。

    中医最擅长的,一是养生,二是对慢性病的治疗,三是对疑难性疾病及突发性流行性传染性疾病更是有独到之处。比如2003年非典,我们根据高热、乏力的症状,在病因还未查明的情况下,用中药直接进行干预,为最终攻克非典作出了重大贡献。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中国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安全有效。这有力地证明了中医不但没有“贻害社会”,反而是造福人类!

    西方过去把中医称为“补充替代医学”,现在又称为“整体医学”。新世纪以来,日本规定所有医学院学生都必须学习中医,否定了自明治维新以来取消中医的做法。如今欧美世界一流的医学科研院所以及世界著名制药企业,都有中医药研究所,说明中医的理念和实践不仅没有落后,而且还引领着医学的发展方向。

    是否科学:科学性体现在宏观和微观的整体把握上

    记者:“倒中医派”频繁发表“中医不科学”的看法,中医到底科学不科学?

    曹洪欣: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中医学恰恰就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理论。

    中医是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生命信息把握疾病动态变化,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收集人体外在信息,通过综合、分析、判断人体的整体状态(辨证),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论治)。这种方法,别具一格,有很强的针对性,体现了中国人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的整体观和辩证法。

    记者: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医强调整体性,但与西医相比缺乏精确分析,这种说法对吗?

    曹洪欣: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确实是中医学理论的两个基本特点,但其实中医辨证论治包括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宏观辨证是基于对疾病的整体认识,而微观辨证则是分析疾病现代检测指标的变化。我曾治疗过一位55岁的男性冠心病患者,病人因无明显心绞痛症状,不愿做手术,而选择中医治疗。我们采取宏观和微观辨证相结合的办法,用温阳益心活血化痰法,用中药汤剂加减治疗八月余,病人不仅身体状态好转,复查时已消除了发生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停服中药两年余,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并不玄乎:中医“辨证论治”非常严谨

    记者:中医的“辨证论治”,听起来挺玄,这是不是容易导致人们对中医的不理解?中医的核心理论是什么?

    曹洪欣:辨证论治既不神秘,也不玄乎,而是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状态某一阶段的总体把握。比如,同样是“上火”,有的表现为口腔溃疡,有的表现为面部痤疮,也有的表现为失眠多梦等等,中医根据不同症状,包括舌象、脉象,进行分析判断,对不同脏腑或经络的火,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这说明中医很科学很严谨。

    中医的核心理论,就是人和自然要和谐,人自身要处于一个平衡平稳的状态,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天人相应、阴阳平衡、脏腑协调、形神统一。

    记者:中医理论发展的迟滞是明显的,这使中医的说理似乎停留在古代哲学层面,其笼统性、模糊性明显与现代社会不适应。为了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中医应如何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曹洪欣: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到《伤寒杂病论》创定辨证论治体系,是发展;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到《温病条辨》、《瘟疫论》等对温病的深刻认识是发展;从巢源方、孙思邈到“金元四大家”是发展;从重医理轻解剖到王清任大胆挑战前人理论,并进行纠正,是发展;从《衷中参西录》到中西医结合的各项成绩,是发展。2011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第一发明单位、屠呦呦作为第一发明人的青蒿素研究项目的重大进展,是中医对世界人民健康的贡献。这些贡献已经得到了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全世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中医在今天确实应该丰富完善理论体系,但必须坚持中医主体,遵循中医自身规律。

    优势何在:养生、治未病、治慢性病是中医的优势

    记者:各种中医养生类节目办得风生水起,这反映出人们对中医的一种情结。现在有种观点,认为中医药只能在预防疾病上有所作为,也就是常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您如何看?

    曹洪欣:养生确实是中医药防病的优势领域。中医养生讲究“择时养生”、“因人养生”、“因地养生”,是中华民族维护健康的智慧结晶。

    早在《黄帝内经》中,我们的先辈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理念。“治未病”的中医预防学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三方面内涵。

    中医学对于慢性病有着系统的理论认识,形成了丰富、完整的“理、法、方、药”防治方法以及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手段。这些手段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注重人体功能的整体调节,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特别是能够发挥整体调节、综合干预、个体化诊疗的优势。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七五”计划期间,国家就启动了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研究,冠心病、脑中风、肾病、糖尿病、肿瘤等都已进入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实施的“仲景工程”,对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肿瘤、肛肠疾病、血液病、糖尿病、艾滋病、骨伤科疾病、眼科疾病等106个项目开展中医临床研究,其中慢性病治疗项目超过75%.

    记者:屡有所谓中医诊所或养生机构骗人的事件曝光,败坏了中医的声誉。面对需求旺盛而又良莠不齐的中医机构,您认为应该采取怎样的管理和引导思路?现在的管理体制存在什么不足?

    曹洪欣:我认为不应该把非中医,或以中医名誉行骗的事件归咎于中医。养生,可分为中医养生、道家养生、佛家养生等多种类别,而有的人仅凭一种说法、一个病例或一个秘方,就打着中医的幌子骗人,不明真相者,又把这些极不负责任的非中医、伪科学甚至骗术归罪于中医,就更加不负责任了。

    我曾在全国两会上与多位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普及亟须专业化的提案》,提出中医养生市场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一定要把好宣讲人的“资质关”,杜绝非中医人员“宣传”中医的现象。目前,中医养生保健体系尚不完善,尚未形成科学的准入标准,养生保健机构多头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效的专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正在探索实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把构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列入“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

    中西结合:应该达到优势互补

    记者:多年来我国把“中西医结合”作为实现中医复兴发展的途径,结果似乎是中医越来越萎缩。中西医结合的路走得通吗?中西医应该怎么结合?

    曹洪欣:中西医结合存在着诸多困难,一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二是医哲交融的歧义性,三是中西医缺乏对应性语言,难以沟通,四是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但是,中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中西医结合,不仅成为我国医药科学和卫生事业的一大优势,也是中国在20世纪对人类医学发展的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师资格]大连市2011年中医类别(含中西医  [医师资格]大连甘井子区2011医师资格考试(
    [药品资讯]中医特色药物饮食理论治疗肌无力  [药品资讯]北京公布首个甲流中药方 2010年1
    [药品资讯]基础研究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持续动  [医学动态]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研讨会召开
    [医学动态]北京东城区将再建50个中医健康社  [医学动态]中医从业人员7.4万 河南位居全国
    [医学动态]北京百位名老中医带徒弟 将为社区  [医学动态]青岛医改又有大动作 市民有望享免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0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