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源供应不足与不合理用血并存——用血紧张,“开源”更须“节流”
春节过去,病员纷纷“返流”,南京各大医院手术用血再度紧张。而今年春节期间,血站采血量是近5年来最少的。省血液中心派出的7辆采血车一天都没有休息,但是,从年除夕到年初十,11天只采了300多人份血,而往年至少能采到500多人份血——少了近一半。行业内有人分析,认为今年春节期间献血量减少,除了大学生、外来打工者人数锐减,天气寒冷、行人骤减这些明显原因外,深层次看,是近年来受社会大环境影响,人们的公益心淡漠了,特别是去年发生的“郭美美”事件,还有前年某地医院曝出的“用血浇花事件”,让渐冷的“无偿献血”雪上加霜。
如何缓解血液供应紧张局面?
业内人士说,加强宣传教育,鼓励更多的热心市民参加无偿献血,广开血源,无疑是当务之急。据卫生部统计,我国居民献血率只有8.7%.,南京地区的市民献血率约为13%.左右,高于全国水平却明显低于世界发达国家45.4%.的水平,比较中等收入国家的10.1%.也只是略高——这就意味着,在“动员”“挖潜”方面,南京还有一定的空间。
也有专家表示,无偿献血氛围,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密切相关,短时间内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献血人群不可能大幅度提高的客观现实下,缓解血荒,“节流”比“开源”显得更重要——让医院合理节约用血,尽可能杜绝浪费。据卫生部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协和医院平均每台手术的用血量为172ml,而发达国家每台手术的同期平均用血量仅为87ml,差距巨大。2009年四川省卫生系统有关调查也显示,不合理用血普遍达到20%-30%.
这种不合理用血现象,在我省同样存在。南京某医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科医生称,用血人多,献血人少,并非“血荒”的唯一原因,“临床不合理用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国家卫生部规定,病人血色素低于60g/L的患者才需要输血,而目前医患矛盾尖锐,不少医生为了“求稳”,当患者血色素在65g/L时就让病人输血。此外,输“人情血”、“安慰血”、“保险血”现象也存在,“这些都无形中加大了临床无效用血量,应当引起管理部门重视。”
国家卫生部和我省分别颁布过“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合理科学用血考核评价标准”,明确规定,病人需要输血时必须具备适应症,否则不能输血。比如,病人失血不足全身血的20%时,只能输代血浆;失血20-50%时,用代血浆加红细胞;失血超过50%时,才用血浆和白蛋白。但是,有了规定,执行起来难度较大,监管起来难度更大,因此,如何缓解“血荒”,还期待更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