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在首届全国自闭症儿童家庭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自闭症儿童家庭的现状与需求》,报告显示,由于现在社会上还没有专为自闭症儿童建立的公立特教学校,患儿家长呼吁建立专业托管机构,帮助照料孩子。
专业托管机构急缺
受访家庭中,多数孩子的生活不能自理,有的家长还要看好孩子以防产生自伤或者破坏物品等行为,这对家长来说是精力和体力的巨大消耗。在问卷调查中,87%的家长希望有短期的托管服务,使家长从整日的照料中解脱一点,可以有余力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或是家长能够暂时离开,调解压力。
对于年龄较大、达到入学年龄的自闭症儿童来说,康复训练大多转移到学校教育上。由于现在社会上还没有专为自闭症儿童建立的公立特教学校,不少家庭必须承受私立学校高昂的学费。
家长们强烈呼吁,培植让家长放心的、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托管机构。
确诊耗时花费高昂
报告显示,在确诊的渠道上,70%是通过儿童医院、20%通过综合型医院、10%通过民间自闭症机构。60%的家长去过3家以上医院。
家长为诊断耗费了大量时间、财力及物力,仅医院诊断费单项在2万以上的占65%,99%的家长在医院就诊过程中没得到过任何费用的减免资助。
■ 调查说明
调查机构:北师大儿童福利研究中心研究团队
调查对象:未满18周岁的自闭症儿童及其照料者
有效案例:644个,来自全国23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
■ 专家声音
托管模式可借鉴国外经验
北师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研究中心主任尚晓媛说,在没做调查前,不理解家长为什么如此强烈期望建立托管机构,与多个家庭访谈后,才理解这是非常必要的。孩子慢慢长大,很多家长担心如果有一天不在了,不知道怎么安排孩子今后的生活。如果有专业托管机构,有公信力,能管理经费,家长就会很放心地把孩子和留给孩子的钱交给托管机构。
她提到,在国外,每个国家的模式不同,但发放照料者津贴是被很多国家接受的一种福利。以澳大利亚为例,家长照顾自闭症孩子,政府给家长发照料津贴。家长也可以申请短期休假,从照顾孩子的疲惫中休息一段时间,这期间孩子由其他机构照顾。这样的模式,对自闭症儿童家庭是很大的帮助。
■ 故事
自闭症儿童求学路
12岁的康康于两岁10个月时,确诊为中重度自闭症伴随智力障碍。他有严重的情绪问题,理解力低下,比如停电时他认为是灯坏了,必须马上修好。有一次停电,他又哭又闹把舌头咬破了。
康康8岁时,父母费尽周折四处为他找学校。妈妈邹文说,当普通孩子的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哪所学校而发愁时,他们却在为争取孩子上学的权利苦苦挣扎。
终于,他们找到一所偏远的小学,校长到家里看了康康以后,同意接收他上学前班,并同意陪读。
邹文至今还记得,那是2006年2月20日,康康终于背上书包走进学校。为了减少康康对班级的影响,开学前一天,他们就去学校把桌椅的角缠上厚厚的布带子,还提前做准备带康康认识新老师,熟悉新教室。当儿子认真地在新书上写下“东马坊小学,学前二班”的时候,邹文忍不住泪流满面……
再过半年,康康就要读完小学离开学校,虽然康康的智商早已跟不上学习进度,但他不止一次地说:“小学毕业了,同学们都上初中,我也要上初中。”
令邹文担忧的是,不知道哪所初中能够接纳康康,而且康康能否适应也是个问题。
康康已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这是一个关健时期,如果走好了,他会再上台阶,如果没有适合的地方去,他只能回到家里,就相当于中断了跟社会的连接,很快会全面退步,这些年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
“我希望能有专业的特殊教育学校,让孩子有继续成长和锻炼的机会,这也是我们所有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共同想法。”邹文说。
■ 背景
中国约164万“星星的孩子”
自闭症患者常被称作“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典型自闭症早期发病征兆表现为对家长的拥抱爱抚毫无反应,身体瘫软,与人无眼神交流,毫无理由地哭笑等。
已经被确诊为自闭症的患者,通常语言发育迟滞、情绪暴躁并可能自残自伤,有社会交往困难和情感表达障碍,兴趣爱好狭窄并怪异。
目前,每166名儿童中有1名患自闭症,中国自闭症儿童数约为164万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明确将自闭症列为精神残疾。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