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浙两地无偿献血量持续下降
卫生部表示,个别地区缺血呈现常态化趋势;2015年全国每天需12万人献血
昨天,记者从卫生部获悉,北京、浙江两地的采血量半年以来持续下降,献血人次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5.59%和1.63%.在个别地区,血液供应紧张或呈“常态化”趋势。
个别地方缺血趋于常态
12月是无偿献血月。昨天,卫生部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今年1-9月,全国约909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约3090吨。与去年同期相比,献血人次和总量分别增长5.1%和5.8%.不过,北京、浙江两地的无偿献血量半年以来分别下降7.31%和4.87%.
去年年底以来,包括北京在内的一些城市出现血液供应紧张情况。卫生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个别地方的血液供应紧张现象呈现“常态化”趋势。
她分析,血液供应紧张主要有几方面原因,首先是临床血液需求的快速增长。比如,2010年同2009年相比,虽然采血量增长了7.7%,但手术人次增长幅度为前者的两倍多。
此外,大量患者流向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导致这些城市用血量大,血液缺口明显。
卫生部医政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医疗服务量的增长进行初步测算,到2015年,全国每天需要约12万人献血,采血量须达到将近6000吨。
尚缺全国性采供血系统
针对无偿献血的一些疑问,相关负责人表示,无偿献血者一定是可以无偿用血的,其他人则需支付一定的血液成本。不过,对血站而言,收支为两条线管理,血液成本会全部缴入财政,支出同收入无关。
目前,各省市的无偿献血实施细则为各自制定,对于献血奖励标准、用血返还标准不尽相同,而且缺乏全国统一的采供血网络体系。今后,相关部门有望制定便利的用血返还手续,简化献血者无偿用血的报销程序。
- 相关新闻
北京新技术排查血液病毒
北京已全面启用核酸检测技术保障血液的安全,该技术将在5年间全国推广。记者从北京市血液中心获悉,自去年起,所有采集到的血液都将经过一道特殊工序即核酸检测,对于乙丙肝、艾滋病微量病毒的测出时间由原先的22天缩短到11天。
记者从卫生部了解到,目前,血液安全依然存在隐患。据浙江省血液中心主任吕杭军表示,已发现部分献血者利用“献血”来进行“体检”,排查疾病。
“一些人认为如果有病,通过献血一定能查出。”卫生部医政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血液中的微量病毒,比如刚刚感染艾滋病毒的人马上去献血,是难以排查出来的。如果在这段“窗口期”献血,就可能对接受血液的人造成感染。
北京市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所有采集到的血液都已实现应用“核酸检测技术”来检测,这种技术可以将“窗口期”由原来的22天缩短至11天。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