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本月初刚刚揭晓,在这份包含3个人的获奖名单上,一位名叫拉尔夫·斯坦曼的获奖者成为媒体最为关注的焦点。这不仅是因为这位加拿大科学家在颁奖结果揭晓前3日刚刚不幸辞世,同时也因为这位被誉为“树突状细胞之父”的科学家生前曾用自己发现的免疫系统原理治疗自己的胰腺癌,并成功延长了自己的生命。
拉尔夫·斯坦曼的故事使不少读者对免疫细胞疗法产生了兴趣。记者了解到,在我国,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已被卫生部纳入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广州也已有医院开展了这一疗法。
知多D:
免疫细胞:是指与免疫应答有关的所有细胞,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树突状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脏器,数量较少,仅占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1%,因具有许多树枝状突起而得名。树突状细胞是专职抗原递呈细胞,主要功能是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从而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新闻回放:诺奖得主曾用免疫疗法延长生命
本月初,被誉为“树突状细胞之父”的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与另外两位免疫细胞科学家一起,共同分享了201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声明中表示,斯坦曼等3名获奖者“发现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我们大家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作为一名胰腺癌患者,68岁的斯坦曼在获颁诺贝尔奖前几天不幸离开了人世。事实上,他在4年前就被诊断出患有这一疾病,而胰腺癌恶性程度很高,平均存活率仅有6到8个月,斯坦曼本人生前利用自己发现的免疫系统原理,通过一种“树突细胞疗法”延长了自己的生命。
现实意义:为癌症防治开辟新的道路
事实上,斯坦曼发现的免疫系统原理,不仅延长了他自己的生命,也有望延长更多癌症患者的生命。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表示,斯坦曼等人的研究“不仅为免疫系统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同时也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道路”。
美国媒体报道称,以斯坦曼等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新型“治疗性疫苗”,将调动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发起“攻击”。而作为国内较早开展免疫治疗的中心之一,解放军458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主任杨富强博士也认为,斯坦曼等人此次获颁诺贝尔奖,不仅再次确认了树突状细胞在癌症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也意味着基于树突状细胞的细胞免疫治疗获得了更加广泛的认可。
我国现状:已被卫生部纳入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
据杨富强介绍,2010年,美国FDA批准了全球首个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肿瘤疫苗上市,用于治疗晚期尤其是对激素疗法失效的前列腺癌患者。在我国,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目前已被卫生部纳入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进行临床应用管理,一些地区还将这一疗法纳入了医保范围。
他表示,目前广州地区已有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方医院、解放军458医院等多家医院开展了细胞免疫治疗。以解放军458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为例,自2008年以来,已经有500多位肿瘤患者接受了自体免疫细胞治疗。
操作方法:将免疫细胞扩容200倍
据杨富强介绍,医生为患者进行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时,需要先从患者静脉抽取50毫升的血液,一般来说,这50毫升血液中约有5000万个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在内)。经过专业人员在标准的细胞制备室进行培养,这5000万个免疫细胞将扩容200倍,最终变成100亿个免疫细胞。
随后,这100亿个免疫细胞将被放入200毫升的生理盐水中,通过静脉回输至患者血液中。经过四次抽血、四次回输,在40天左右可以完成一个疗程的自体细胞免疫治疗。
操作时机:与放、化疗错开进行
“自体细胞免疫治疗可以在肿瘤患者放、化疗的间隙进行,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治疗的时间,还可以对放、化疗起到增敏和辅导作用。”解放军458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负责临床治疗的医生张宗强表示,放、化疗过程往往会伴随有患者白细胞的急剧下降,而当白细胞太低时,放、化疗只能终止,“此时若能结合免疫细胞治疗,可使患者的白细胞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他表示,和其他人体正常细胞一样,回输至患者血液内的免疫细胞经过一段时间,大部分最终都会凋亡,“但仍有很少一部分免疫细胞会转化为记忆性细胞留在患者体内,当身体再次受到肿瘤细胞攻击时,这部分细胞将出来‘战斗’。”
适应人群:高过敏体质者不适合
“从临床上来说,肺癌、肝癌、乳腺癌、大肠癌、直肠癌甚至黑色素瘤等一些常见肿瘤,都可以用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进行治疗,只有T细胞淋巴瘤是一个例外。”张宗强解释说,T细胞淋巴瘤是人体T淋巴细胞发生变异所导致的肿瘤疾病,而免疫细胞治疗中的免疫细胞就包含T淋巴细胞,因此T细胞淋巴瘤是自体免疫细胞治疗的禁忌症。
此外,张宗强还提醒说,采用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时,个别患者有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发热或皮疹等反应,不过多数都能在较短时间内消失,“如果患者本身是高过敏体质,比如一吃牛奶、鸡蛋就过敏的人,则不太适合接受这类疗法。”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