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全球普通人群中10%至45%有过敏性疾病,且发病率正在不断增加。我国约有2亿人患有过敏性疾病,世卫组织已把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和预防的疾病”。因此,对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环境和生活方式是发病主因
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哮喘、鼻炎、过敏性湿疹、结膜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和过敏性休克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由花粉、尘螨、真菌和宠物等致敏因素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特别是季节变化和春夏季鲜花盛开时,发病率会大幅攀升。
现代医学认为,过敏是由于免疫系统错把一些原本无害的物质当作危险的外来入侵者,反应过度形成的。正常人体内都有一套生理性保护免疫反应系统,当外来物质(又称抗原)如某些致病菌侵入人体时,人体通过免疫淋巴细胞可产生免疫球蛋白,将抗原中和或消化掉。
据一项研究显示,过敏性疾病的迅速增多与长期、持续的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过敏性疾病在发达国家和地区,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乡村,污染地区高于非污染地区;在发展中国家,过敏疾病的增多与城市化生活方式相关,农村孩子较少患过敏性疾病;在城市,家庭条件好的子女较低薪阶层的子女更容易患过敏性疾病。
夏季是过敏性疾病高发期
夏季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期,主要是过敏性皮肤病,包括湿疹、荨麻疹、日光性皮炎等,这些过敏症是以皮肤的斑丘疹、红肿热痛和色素沉着为特点。
武汉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主任刘光辉教授说,夏季天气炎热、多雨潮湿,十分有利于螨虫的生长繁殖。未经清洗的刚开启的空调,其过滤网上可能吸附了大量灰尘、霉菌、螨虫等,空调开启后会随风吹进室内,引发过敏性疾病。此外,如果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室内室外温差变大,冷热刺激明显,也容易诱发过敏反应。
刘光辉建议,夏季应尽量减少空调使用,使用时注意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注意每隔一段时间换气通风。同时避免使用绒毛毛毯及丝质床单,尽量不要使用地毯。
夏天还要注意预防食物过敏。鱼、虾、蟹、蛋、牛肉、草莓、番茄、大蒜等食物易引起过敏症状,食品添加剂如调味品、色素等也可导致过敏。过敏患者要注意饮食均衡,少食用油腻、甜食及刺激性食物,对临床检测出的过敏食物和曾经食用后过敏的食物要注意避免。
日光性皮炎是夏季多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专家建议选择户外活动时应循序渐进,频率从低到高,每次时间由短到长,并注意不在强光下时间太久,同时采取一些避光措施,如戴太阳帽或涂抹防晒霜等。
防过敏要远离过敏原
夏季闷热多雨,室内过敏原增加导致的发病非常普遍。防治过敏性疾病主要应远离过敏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表示,及时了解环境和天气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过敏、预防过敏原的传播。
张建中说,夏季是皮肤尤其易发生过敏的季节。强烈的紫外线、汗液等,都可能成为防不胜防的过敏原,暴晒后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表现,就是因紫外线引发过敏的典型症状。此外,湿热多雨及高温闷热的桑拿天也容易引起过敏,特别是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里,很多人会频繁打喷嚏,这是因为受冷空气刺激所致。而冷风也会使空调过滤网上的灰尘搅动起来,致使人吸入这些过敏原后而发病,引起过敏性鼻炎的发作。
张建中建议,防晒是第一要务。尽量避免在午后阳光炽烈时外出,外出时应选择戴帽子、遮阳伞,选择防晒品时先在耳后或手腕处局部试用。其次,通风防潮多吸尘。此外,调高温度多活动,也是防止过敏的一种不错的方法。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