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听到了这个消息,正在做相关的准备工作。”18日,一家民营诊断试剂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生物试剂将被纳入今年的集中招标采购,目前企业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政府事务团队研究此事。
而高值耗材的集中采购,也在延迟2年后重新启动,在2011年重新进入卫生部的集中采购系统。高值专科医用耗材,一般指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消耗性医疗器械。
“卫生部此举是为了降低医疗成本。”19日,一位接近卫生系统的人士对记者表示。
集中采购延迟2年
卫生部官员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会议上透露,2011年力争把试剂、耗材特别是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采购。这是卫生部第一次把试剂纳入集中招标采购,而高值医用耗材在2008年已经启动过一次集中招标,但其后一直暂停。
2004年,卫生部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8省市进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试点工作,目的是挤掉流通环节的价格水分,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试点的范围为普遍使用的心脏介入类医用耗材、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三大类产品。经过集中采购,耗材价格确有下降:心脏介入类耗材降价37.6%,人工关节降价24.3%,心脏起搏器降价15.2%.
2007年6月,卫生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通知》规定,“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工作由卫生部审批,其集中采购由卫生部统一负责组织。心脏起搏器、心脏介入类等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的医疗机构少,各地采购价格差异大,价格虚高问题较为突出,由卫生部统一负责组织。”
2008年,卫生部进行了第一次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这也是卫生部第一次大规模采购医用耗材。这次集中采购,实现了部分医疗器械产品的全国统一价格,为全国制定统一的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奠定了基础。
2008年的采集供应周期当时定为一年:从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10月1日。按以往惯例,最迟到2009年八九月份时应该再进行一次为2010年度准备的集采。但这一拖就拖到了今天。
“一方面是集中采购牵涉的精力太多,药品的招标还没做好,卫生部就把器材这块先放一放,希望能够更谨慎一些做这件事。”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间的拖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卫生部原打算把骨科这类器材从此前的各省市招标改成全国统一采购,但最终由于骨科器材的生产厂家多达上百家而未能实现,这项讨论最终无疾而终。
延迟近2年后,卫生部此次再推高值医用耗材的集中采购,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集中采购的模式还是采取各省市集中采购,而非全国性的。“毕竟,各省市的经济状况、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很难完全按一个标准进行采购。而且集中采购,出钱的是地方政府,采购权也理所当然归地方政府。”
企业观望
生物诊断试剂产业龙头铭源医疗市场部总经理董杰告诉记者,卫生部集中采购,将减少企业产品进入终端销售的流通环节,产品价格预计会有明显下调,这将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集中采购招标,不是一厂一价,最后往往是价格低的品种入标,造成企业间的竞争单纯以价格论,这是我们企业不希望看到的。”
他坦言,2011年试剂进入卫生部集中采购,再进入国家统一的招标体系,是与铭源医疗过去的销售方式不同的新模式,但公司的多个产品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在集中采购上也会享有一定的优势。
“政府集中招标采购的目的在于降低价格,但是如果导致过低的中标价,企业的正常利润也得不到保证,会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另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集中招标采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负担,企业要重新设立一套班子与政府沟通,人力物力都要投入,“是企业所不希望的。”
对此,北京秦脉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王波表示,集中采购,相当于“团购”,有利于降低药物和器材的价格,这项政策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的确在执行过程当中有走偏的情况,比如低价品种“一中标就死”,“唯价格论”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以后的执行中逐步规范。
美敦力医疗用品技术公司一位业务经理对记者表示,集中招标采购,主要应用在适用范围较广,使用时间较长的医用耗材上,比如心脏起搏器和骨科等产品,目的是为了控制成本和规范使用。此次重新启动集中采购一事,政府此前的确已经跟企业做过沟通和了解,要求企业配合参与。
业内人士指出,集中采购,直接目的就是降低价格,对产品价格偏高的外资企业的产品影响较大。对此,王波表示,短期内对外资企业的影响较大,高价产品受到了冲击。“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外资企业的产品降到了与国内企业差不多的程度,他们的产品无疑更有竞争力。”
董杰也指出,外资企业的产品的确比国内要贵。以铭源医疗的产品为例,价格只有罗氏、雅培等外资厂家的70%,如果卫生部集中采购要求降价,可能也会促使外资企业从高端市场向中低端市场进军。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