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全国三级医院将推广“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有条件的二级医院也要推行。医生开药方、化验单不能再随心所欲,治疗步骤的标准化将有效防止过度医疗。这是在昨日举行的“卫生部外科专业临床路径培训班”上,卫生部相关领导透露的消息。
昨日,全国73家医院齐聚北京,分享、学习临床路径的经验。据北京市卫生局统计,截至目前北京共有11所医院参与了试点,19个专业、80个病种、4664例病例被纳入临床路径管理。
“临床路径”类似于标准化生产,是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人民医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姜可伟解释,临床路径将对患者入院后的诊疗过程、时间、费用等标准化、规范化,从而减少不同医生对同一病种的医疗差异。患者也能提前了解自己住院的全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医生如要进行“临床路径”以外的诊疗行为,都需要列出原因,并接受临床路径管理者的监督。这样的方法能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防止过度医疗,有效利用医疗资源。
据悉,在临床路径里,有必选医嘱和可选医嘱之分。每个病人都有个体化差异,有的还合并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如果全按统一方法治疗,疗效会有偏差,因此可选医嘱能让医生面对某一个具体病人时有药可选,有适宜的检查项目可以做,最终取得满意的疗效。
个案
人民医院为患者提供“临床路径”,让患者提前知道检查治疗内容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缩短4天
今年5月,人民医院开始试点“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目前已制定了521个临床路径,共有9303个病例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覆盖了33个科室,涉及1034个诊断名称。
内、外科等排名前5的常见病、多发病都有了临床路径,一些少见病、特殊病这次也有了临床路径,没找到路径的多是复杂病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由原来的13.6天缩至9.5天,加快了病床的周转,住院病人药费占整体费用的比重也下降至25%,“与实施前相比,患者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姜可伟说。
据姜可伟介绍,在推行临床路径之前,病人住院都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每天自己要做什么,只能等着医护人员来。现在,人民医院会为患者提供一份患者版的临床路径,让患者提前知道自己这一天要做什么检查治疗。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