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周筱青在9月1日上午召开的2012全国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上强调,当前人们在使用抗生素方面存在过度使用、夸大作用、随意使用等多种误区,而应坚持不随意买药、不自行选药、不任意服药、不随意停药的原则。
药物是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目前“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的自我药疗方式已被很多人接受,但随之而来的是不合理的用药现象,这其中包括耐药性菌种数量迅速增加的问题。“有人说只要自己不滥用抗生素,耐药菌就不会形成,然而事实远比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要残酷的多,即使从来没有使用抗生素的人,同样可以成为受害者,所以我们说,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周筱青这样说道。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目前有一半以上的处方分发和销售不当,有一半的病人没有得到正确使用药物的指导,这不仅危害了患者自身的健康,消耗了有限的社会资源,更严重的是已经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周筱青表示,2012年全国安全用药月的主题是“谨慎使用抗生素”,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宣传主题。
启动仪式上,周筱青强调,消费者在合理使用抗生素方面存在的四个认识误区。
第一个误区消费容易将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药。
周筱青解释道,实际上炎症在医学上是指机体对各种损伤因子刺激的一种防御的反应,它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等,这些刺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有生物性的因素,有物理化学性因素,以及免疫反应等等,显然物理、化学性因素以及免疫反应引起的炎症,是非感染性的炎症,是完全没有必要用抗生素来对抗的。即便是感染性的炎症,也需要分门别类对待,因为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于病毒引起的炎症是无效的。
第二个误区是错误理解抗生素,夸大它的作用。
抗生素它是一种治疗疾病的药物,但是很多人却错误地理解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事实上,在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抗生素仅仅是针对引起感染性疾病的致病菌而发生作用,是通过杀灭或者是抑制致病菌的作用而达到治疗效果,而预防感染则主要是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杜绝不合适的生存方式等方法来达成的。因此利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不但没有作用,相反长期使用会使细菌耐药,或引起其他的一些新的伤害。
第三个误区是过度使用抗生素。
很多人认为使用抗生素种类越多越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实际上在临床治疗当中,一般来说,医生是不提倡没有目的的联合使用抗生素,这是因为联合用药不仅不能增加疗效,还可能增加一些毒副作用,所以能够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对不使用两种。此外,很多人认为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等等,也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事实上对于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已经明确了致病性的感染性疾病,最好使用针对性更强的窄谱抗生素。
第四个误区是随意使用抗生素。
医生为患者制定合适的用药流程,在使用过程当中,如果出现暂时疗效不好,首先应该考虑用药时间不足,以及全身免疫功能状态出了问题等等,如果频繁换药,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的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最后,周筱青表示,抗生素是双刃剑,在使用过程中应坚持“四不”原则。首先不随意买药;第二不自行选药,抗生素需对症才能有效;第三不任意服药;第四不要随意停药,一旦使用抗生素治疗,就要按时按量服药,以维持药物在身体内的有效温度。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