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售价还是93.5元的药品,如今价格提高至170元;去年售价1082元,如今售价1580元……就在各地纷纷开始新一轮的药品招标采购期间,一些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开始悄然涨价,而且大多数集中在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前后。
药价形成机制,本意在于调控过高药价,形成公众都能接受的价格。但从现实来看,药价形成机制不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变成了一些价格畸高药品的“合法外衣”,成为它们的“护身符”。
当前运行的药价形成机制的漏洞在于,药品企业获知自己的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会立刻通过合法程序进行涨价,发改委和物价部门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查实市场实际药价。因此,政府定价水涨船高也就不可避免了。更重要的是,药品成功提价后,代理商的进货价并不会改变,由于价格上涨增加的利润,则由生产企业与代理商进行分成。由于医院可以在药品进价基础上加价15%,如果药价提高,医院加价后也能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样一来,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医院都能从提高的药价中获得好处,药品利益链条就牢牢地形成了。
当前,药品利益链条屡禁不绝的原因一是药品生产领域竞争无序,商业贿赂问题相当严重。中国现有药品生产企业4460家,而药品销售额占全世界1/3的美国,药品生产企业不到100家。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结构雷同,产能大量过剩,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纷纷采用仿制品种,改变剂型、规格,改变给药途径等“变脸”手段,不断提高药品价格,并通过给医院医生和有关人员好处,拓展市场,扩大销售。据业内人士反映,药品中标后,供货商为开辟医院市场,用于打通医院各个关节的费用平均达药品售价的38%左右。二是药品从生产到消费终端环节过多。新药从出厂到患者手中,一般要经过“药厂—全国总代理—大区代理—省级代理—地市代理—医药代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药房—医生(科室)—患者”九个环节。新药售价的70%~90%用在了这些中间环节,每个环节都要加码获利,最终都要进入药品价格。
改进药价形成机制是必然的,也是呼声最高的。但如果没有揪出药品涨价的根本原因,斩断利益链条,药价形成机制就不可能真正得到改进,看病贵的问题就难以有效解决。因此,政府有关部门首先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从国家层次立法严格禁止医生乱开药的情形,根据不同情形规定警告、记过、开除乃至吊销执照的相应处罚力度。其次,纪检监察和检察部门要将打击医药系统商业贿赂案件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严查涉及药品的不正当交易,深挖细查医药勾结的内幕,曝光一批典型大案要案,以儆效尤。然而解决药价过高最根本的办法在于斩断医药利益链条,让医药市场实现阳光竞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药品价格的全面下降。
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不良厂家、销售商和医生甚至某些官员的利益,但从长远来说,只有对医药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才能摒弃现有的不合理的药价体制,让阳光真正照亮每一个角落,从而为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