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不是资金、人才、技术、产品等,而是政策!”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在“两会”期间多次重申医药行业这一特性。确实,政策的科学性对行业企业行为所产生的深刻影响,随着新医改的纵深推进表现得愈加明显。这尤其表现在“两会”医药行业的焦点问题——招标政策上。在3月9日的全国医药界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18家行业协会已经就这一焦点,与行业的代表、委员一起达成共识:规范招标。
在医改政策的落实中,在关系到制药企业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药品招标上,各省的招标政策却是五花八门:从投标企业资质要求、质量层次的划分和评定,到配送商的选择、是否零差率等等,一省一个样。但在价格上却又表现出一致喜好:都喜欢“比低”。在医药企业疲于应付、运营成本大大提高的同时,正当的利益却得不到考虑。“两会”代表、委员们无不忧虑地指出,以价格论高低的办法将会带来两个严重后果:一是因价格过低,企业无法供货,出现“中标就死”的情况;二是部分企业为了生存铤而走险,采取低限投料、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方法以降低企业成本,带来严重的药品质量安全隐患,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
对于招标政策所产生的争议,有人呼吁取消药品招标,也有人提出基本药物应该全国统一招标采购,这些建议代表了业界不同的心声,但显然,现阶段应该努力的是如何让招标政策公平、公正,规范招标行为。基于此,“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到规范药品招标上,制定全国统一的招标政策以规范招标行为成为大家共同的期望和呼吁。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政策并非儿戏,任何一项法规的出台或调整都是经过长时间酝酿、大量调研、反复争论、谨慎论证,最后才能发布实施。建立全国统一的招标政策是行业的热切期望,但肯定也不会一呼即出,仍然需要经过大量走访、调研,论证建立全国统一的招标政策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能兼顾各方利益,才能保证政策出台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虽然新医改的目标还远未实现,但其一个重要成就已经显现,那就是搭建了一个多部门协同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可以看出各部门在出台政策时已经在尽可能地考虑到政策与政策之间相互的衔接、配套和协调。新医改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养老、社保等民生政策同步推进才能加快步伐;招标政策也是同样,需要对药品定价机制、企业评价体系等进行科学制定,才能真正确保招标政策的公平公正性。
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