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药价加成管制搞乱了药价。既然政府规定只能加成15%,那么公立医院在进货的时候当然会选择高价药。
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公布后,很多专家、媒体和地方主管都把焦点放在了“政府财政补偿”上,异口同声疾呼“落实”。说白了,就是向财政要钱。但改革的根本在于政府改革,而不是政府砸钱。如果相关的理念、方式和制度不改变,财政补偿政策落实的过程就会变成老百姓的纳税钱打水漂的过程。
公立医院改革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治标;二是治本。“治标”,指向了公立医院“药价虚高”;“治本”,指向的是公立医院行政化。
后一个问题其实是医疗服务领域中种种乱象之根,但是百姓体会不到。百姓的切身体会是药价虚高。且不说治疗同一种疾病同类药品,公立医院大多喜欢选择高价产品,因为据说高价产品一般质量较好。这一说法是否成立,恐怕很多人将信将疑,而事实上也没有一家像样的机构能对药品的性价比能给出哪怕是稍微客观一点儿的说法。老百姓最为不满的是,同一个厂家的同一种药,在公立医院买居然要比零售药店贵很多。不少公立医院否认这一点。但是,如果公立医院的药价不贵,平价药店哪里还会有生存的空间呢?
公立医院药价虚高是事实,很多人指责医生和院长见利忘义,还有人归咎于市场化。真是笑话。零售药店也市场化了,那里的职工也想多赚钱,但为什么药价不虚高呢?公立医院药价虚高的根源在于政府管制不当:其一,政府对医疗服务本身实行低价管制,郎中们看病不能养活自己,被迫要开药店;其二,政府对药价设置了天花板(即最高零售限价)之后又设置了加成管制,即公立医院只能加成15%。
正是加成管制搞乱了药价。既然政府规定只能加成15%,那么公立医院在进货的时候当然会选择高价药。假定一种药有两个进货渠道,一是100元,另一个是50元,所有脑筋没有灌水的公立医院都会让前者上量,后者不上量。好歹进一些便宜药也是必要的,一来满足某些患者的需要,二来可以应付上级的检查。高价药上量之后,账面上的15%加成自然会丰厚一些,但医院并不会依照进货发票上的价和量,将真金白银全额付给医药公司,实际上还会向后者要“返点”,返点率取决于讨价还价。对这种行为,政府严令禁止,可是多少年了都禁而不止。“返点”可以以各种其他合法的形式流向医院和医生。
于是,又祭出了“药品零差率”政策,还一厢情愿地认为如此这般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格局终将打破。可是,零差率造成的亏空明明是需要财政补偿的,如果真掏出银子,加成没有取消啊?只不过是付账者换了而已。纳税人绕了一个弯子付了账,结果发现一切都没有改变。其实,很多地方的领导和财政并非不明白这一点,也并非没有银子,他们只是不愿意不明不白地砸银子。
那究竟如何治标呢?其实,出路就在眼前。看看零售药店吧。政府对药品设置的天花板对零售药店也管用,但零售药店的药价低于天花板。为什么呢?很简单,政府没有对零售药店实施药品加成管制。在天花板下,药店赚多少钱,那是药店自己的事情。如此一来,药店自然要想方设法购进低价药了,流通环节过多的现象在市场化的药店那里决然不存在。
一句话,治理药价虚高,关键在于“取消药品加成管制”,而不是“取消药品加成”。两字之差,天壤之别。至于在公立医院治本之道上,政府改革如何推进,以后再说吧。
医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