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屠呦呦获得美国“拉斯克奖”的消息传回国内时,在原国家“523项目”办公室牵头单位的军事医学科学院,一批老科学家倍感振奋。这是中国抗疟药“复方蒿甲醚”继2009年获得欧洲发明人奖、2010年美国盖伦奖之后,再次获得世界广泛认可的里程碑标志。
“屠呦呦研究员获奖是中国医药界的莫大荣誉,是复方蒿甲醚在全球影响不断扩大的最好证明。”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这样认为。
建国初期,我军挥师南下进入云南后,深为疟疾所困扰,1951年,军事医学科学院成立,抗疟就是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老一辈科学家经过艰苦努力,使云南部队疟疾发病率降低了90%以上,基本阻止了疟疾在部队的流行。此后几十年中,由于出现了恶性疟疾具有超强的抗药性,当时常用的抗疟药氯喹和乙氨嚓啶失去药效,由此催生出中国神秘的“523项目”。
“523项目”规模庞大,但脉络清晰。20世纪70年代前期,以中国中医研究院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523”科研人员从古代医书关于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中受到启发,提纯出具有全新化学结构和显著抗疟功效的新药——青蒿素,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青蒿素的发现,标志着人类抗疟历史步入新纪元。此后,针对青蒿素在临床治疗中存在的不足,科研人员开发出疗效更好的衍生物——蒿甲醚。70年代后期,以军事医学科学院邓蓉仙研究员为代表的科学家独辟蹊径,成功人工合成化学抗疟新药——本芴醇,并获得我国医药领域第一个国家发明一等奖。到80年代,中国疟疾发病率大幅降低,“523项目”研究任务宣告结束,但以军事医学科学院周义清教授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继续攻关,从本芴醇、蒿乙醚、二氢青蒿素、蒿甲醚等抗疟药物中,筛选出蒿甲醚和本芴醇配伍,成功研制出新一代抗疟药——复方蒿甲醚。“蒿”+“本”的组合配方不仅扬二者之长,避二者之短,而且大大延缓了疟原虫抗药性的产生,其治疗效果和低廉成本让世界为之震惊。一些国际著名科学家纷纷表示,中药复方的概念让他们眼前一亮,为西药发展开辟了全新道路,并改写了抗疟药不断出现抗药性的历史。
1994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和瑞士诺华公司合作,相继克服专利申请、中试工艺放大、生产、临床评价、药品注册等重大难题,成功将复方蒿甲醚推向全球市场,销售超过5亿人份,拯救了千百万疟疾患者生命。目前,复方蒿甲醚已获得49个国家和地区的发明专利,通过了84个国家和地区药品注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基本药物核心目录,世界上几乎所有受疟疾危害的国家将其列为首选用药。
迄今为止,复方蒿甲醚仍是惟一被世界广泛承认并在世界广泛销售的中国专利药品,是中国惟一真正走向世界的药品,国际抗疟学界专家曾于2004年公开宣告复方蒿甲醚在疟疾治疗史上的里程碑地位无可匹敌。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