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直接口服血栓抑制剂达比加群(dabigatran)具有预防抗凝效果,并且可能成为患有急性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的替代华法林的一种治疗。 方法:在一个随机化、双盲、非劣性实验中,入组病人为急性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他们最初接受了静脉内抗凝治疗,平均时间是8天(中位四分之一区间,8-11),我们对达比加群和华法林进行了比较,达比加群150mg 2/日口服,华法林的用量则根据国际化标准比值(INR)维持在2.0-3.0间。主要判断指标是6个月内症状复发的发生率,客观确认的静脉血栓形成以及由此导致的死亡。安全截断点包括出血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其他副作用以及肝功检测的结果。 结果:1274名随机分配入达比加群组的病人中,共有30人(2.4%)出现了复发性血栓形成,1265名随机分配入华法林组的病人中,则有27人(2.1%);风险差异为0.4个百分点(95%可信区间[CI]:-.8-1.5,p<0.001预先规定的非劣边缘)。达比加群的风险比为1.10(95%CI,0.65-1.84)。大出血事件在达比加群组为20人(1.6%),在华法林组为24人(1.9%)(达比加群风险比为0.82,95%CI,0.65-1.48),任何出血事件在达比加群组为205人(16.1%),华法林组为277人(21.9%,达比加群风险比为0.71,95%CI,0.59-0.85)。死亡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肝功能异常在两组相似。由于副作用导致药物研究无法继续的情况,达比加群组为9.0%,华法林组为6.8%(p=0.05)。 结论:为了治疗急性静脉血栓形成,固定剂量的达比加群和华法林一样有效,并且一样安全,不需要实验室监测。药品资讯网
背景:直接口服血栓抑制剂达比加群(dabigatran)具有预防抗凝效果,并且可能成为患有急性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的替代华法林的一种治疗。
方法:在一个随机化、双盲、非劣性实验中,入组病人为急性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他们最初接受了静脉内抗凝治疗,平均时间是8天(中位四分之一区间,8-11),我们对达比加群和华法林进行了比较,达比加群150mg 2/日口服,华法林的用量则根据国际化标准比值(INR)维持在2.0-3.0间。主要判断指标是6个月内症状复发的发生率,客观确认的静脉血栓形成以及由此导致的死亡。安全截断点包括出血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其他副作用以及肝功检测的结果。
结果:1274名随机分配入达比加群组的病人中,共有30人(2.4%)出现了复发性血栓形成,1265名随机分配入华法林组的病人中,则有27人(2.1%);风险差异为0.4个百分点(95%可信区间[CI]:-.8-1.5,p<0.001预先规定的非劣边缘)。达比加群的风险比为1.10(95%CI,0.65-1.84)。大出血事件在达比加群组为20人(1.6%),在华法林组为24人(1.9%)(达比加群风险比为0.82,95%CI,0.65-1.48),任何出血事件在达比加群组为205人(16.1%),华法林组为277人(21.9%,达比加群风险比为0.71,95%CI,0.59-0.85)。死亡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肝功能异常在两组相似。由于副作用导致药物研究无法继续的情况,达比加群组为9.0%,华法林组为6.8%(p=0.05)。
结论:为了治疗急性静脉血栓形成,固定剂量的达比加群和华法林一样有效,并且一样安全,不需要实验室监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