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有一个没有名字的免费讲座,受到癌症病人热捧,经常爆满。5年来每周四下午,放疗科的退休女护士吴凝华都会站在同一个地方给癌症病人讲2个半小时的课,谈得最多的是饮食与生死。近日,68岁的她获得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志愿服务绿橄榄之星奖。
“医生没空聊,我跟你聊”
卷卷的短头发染成栗色,脖子上系着一条粉色丝巾,68岁的吴凝华退休已近10年。
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当过28年的护士、5年的放疗员,退休后,吴凝华选择回医院做义工。“医生给病人讲不了几分钟。病人又很需要配套的知识。我在医疗界干了一辈子,退休了,有时间了,我可以帮忙。”
于是,2008年元旦,她向医院申请了一小诊室开设了志愿服务讲座。“第一次,没有一个病人来听。我就去找病人,你反正也是等,不如过来听一听。”刚开始,不管病人有多少,她都坚持讲课。慢慢地病人多起来了。
谈得最多的是饮食与生死
36岁的陈小燕(化名)是一名鼻咽癌病人,2011年1月确诊,去放疗时正好遇到了吴凝华的讲座开讲。“医生告诉你治疗方案,放疗员只给你固定,没时间给你解释为什么戴头罩,为什么要定位。”陈小燕说,听完讲座她就明白了自己放疗期间会有什么副作用,放疗后会出现哪些问题以及应对方法。这让她没有那么焦虑。
听了几次后,陈小燕从听众变成了志愿者,自愿在现场派发资料。“小课室经常爆满,有的病人坐在讲台边及地板上。”
病人反映集中的问题,吴凝华会收集起来去找医生集体解答。她还在讲座中准备了一些资料,但不免费派发。“如果免费,怕病人不爱惜。所以按照工本费跟我换就好。派发最多的是光盘。我挑选了一个好的故事到外面的店去刻录,工本是5块钱一张,让病人带回去听。”
在肿瘤医院,吴凝华与癌症病人们,探讨的除了饮食就是生死。
最吸引陈小燕的,是吴凝华讲沉重话题很轻松,肢体动作很多,能让人发笑。“比如她告诉你要做好情绪管理,然后表演你的喜怒哀乐的时候,你的哪些脏器负担最重。”
“讲到我不能讲为止”
吴凝华也有很多收获。她买了很多癌症书,学习自己不熟悉的病种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有病人还会送书给她,也有一些病人在几年后跑回医院找她说哪些方法管用。“比如喉咙干,很多病人就分享说,含着茶籽油管用。”
吴凝华的退休生活也不单单只围绕着病人转。今年因为要参加老年舞蹈队,她把讲座时间调整为每周的星期五上午9时,在中大肿瘤中心悠然阁。
这个没有名字的课堂会坚持多久?吴凝华说:“被病人需要,我能不干吗?讲到我不能讲为止。”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