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模式转变的伦理意义
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是医学道德进步的重要标志
医学模式是人们关于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观点,是医学临床实践活动和医学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医学模式来源于医学实践,是对医学实践的反映和理论概括。迄今为止,存在过三种典型的医学模式:古代朴素的整体医学模式、近代生物医学模式和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建立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这种医学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全面综合的水平上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不仅反映着医学技术进步,而且标志着医学道德进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对人的尊重。生物医学模式重视的是人的生物生存状态,病人只要活着,只要有呼吸、有心跳,即使是低质量地活着,医务人员也应该救治。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重视人的生物生存状态,而且更加重视人的社会生存状态。人区别于狭义的动物,就在于能够以社会的方式生存,只有具有社会价值的生命才是真正的人的生命。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生物和社会结合上理解人的生命,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寻找疾病现象的机理和诊断治疗方法,是对人的尊重。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生不仅要关心病人的躯体,而且要关心病人的心理;不仅要关心病人个体,而且要关心病人的家属、关心病人的后代、关心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