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
一、河豚鱼中毒
1.毒性
河豚鱼体内含河豚毒素,是极强的神经毒素。其性质稳定,耐热,需220℃以上方可分解,耐酸,故经盐腌、日晒均不能破坏。河豚鱼皮肤、内脏和血液均有毒,其中卵巢、肝脏毒性最高,肾、眼、血液、鳃、皮肤次之。
2.中毒机制
河豚毒素阻断神经兴奋传导,使神经中枢麻痹;阻断神经肌肉间的传导,使随意肌进行性麻痹,并直接阻断骨骼肌纤维;使感觉神经传导阻滞;使外周血管扩张及动脉压急剧下降;对呼吸中枢有特殊抑制作用;可刺激胃肠粘膜引起胃肠炎症状。
3.临床表现
河豚鱼中毒的特点是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0.5~3小时。首先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然后出现一系列麻痹症状,如手指、舌尖、口唇、肢端及全身麻木,眼睑下垂、手足共济失调,全身麻痹瘫痪,最后出现紫绀、血压下降、昏迷,多死于呼吸麻痹。
4.防制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不准河豚鱼上市,防止误食中毒。
(2)对中毒患者及早催吐、洗胃和导泻,促使毒物排出,并及时对症治疗。
二、毒蕈中毒
我国已知食用蕈300多种,毒蕈约80余种,其中剧毒可致死的近l0种。毒蕈中毒常因个人或家庭采食野生鲜蕈误食中毒。
1.毒素及中毒特征
毒蕈毒素成分复杂,几种毒蕈可同时含一种毒素,一种毒草也可分别含几种毒素。根据毒素作用的器官及中毒症状可分为四种类型。如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损害型。
(1)胃肠炎型 潜伏期30分钟至6小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预后良好。
(2)神经精神型 潜伏期l0分钟至数小时,临床表现除胃肠炎症状外,尚有副交感神经兴奋症。严重中毒时可有幻觉、谵语、抽搐、昏迷等,有的还可出现精神分裂症、木僵症等。多数病人l~2天可恢复。
(3)溶血型 潜伏期6小时至数天,除胃肠炎症状外,可出现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现象,严重时内脏出血,可致死。
(4)肝损伤型 潜伏期15~30小时。中毒时先出现胃肠炎症状,称为胃肠炎期;然后转入假愈期,此期无明显症状,仅有乏力、食欲减退等,较轻中毒者可进入恢复期;重度中毒者则出现中毒性肝炎和肝坏死,称为肝损害期,表现为黄疸、肝功能异常、肝萎缩、肝昏迷,甚至肝坏死。此期病死率高,可达99%.若经积极治疗,部分病人2~3周后可进入恢复期。
2.防治措施
(1)加强宣传,使群众了解毒蕈的危害,不随便采食野生蕈,不吃不认识的野蕈,以防误食中毒。
(2)对中毒患者及时催吐、洗胃、导泻以尽快排出毒素,并积极对症治疗。
三、亚硝酸盐中毒
食用含大量亚硝酸盐的食物或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而引起中毒。
1.毒性
亚硝酸盐进入机体后,将红细胞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使之失去携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
2.临床表现
亚硝酸盐所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急性中毒的主要病理基础,因此组织缺氧是主要中毒症状。如口唇、指甲、面颊和全身皮肤青紫,胸闷、心悸、气急等。并可伴随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惊厥,常死于呼吸衰竭。
3.防治措施
(1)早期洗胃,灌肠,导泻,使毒物尽快排出体外。
(2)及时应用解毒剂,美蓝与维生素C合用。
(3)对症治疗。
(4)不食用如腐烂变质青菜、腌制时间过久或变质腌菜等。含亚硝酸盐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