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是自然界分布较广的微量元素,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氟含量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水土和食物中氟含量过高,超过机体的耐受力而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中毒性疾病,称为地方性氟病。
一、临床分型
1.氟斑牙
(1)白垩型(Ⅰ度) 釉质失去光泽,牙面粗糙,出现白色斑点。
(2)着色型(Ⅱ度) 釉质上出现明显的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纹。
(3)缺损型(Ⅲ度) 釉质剥脱呈点、片状或地图形凹陷或黑褐色斑块,且有浅窝或花斑样缺损。
2.氟骨症
(1)轻型(Ⅰ度) 腰腿和上肢大关节疼痛,不红肿,轻微活动可缓解,静止时加重,能从事正常劳动。
(2)中型(Ⅱ度) 上述症状加重,大关节运动受限,骨骼轻微变形,可影响劳动能力。
(3)重型(Ⅲ度) 关节活动受限加重,肢体变形,肌肉萎缩,弯腰驼背,劳动能力基本丧失,甚至瘫痪、残废。
二、防制原则
1.一级预防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氟过量进入人体。
(1)改变水源 如开凿深井,饮用氟含量适宜的深层地下水;开渠引水,饮用水质良好的非病区水源水。
(2)饮水除氟 如采用活性氧化铝过滤,使水中氟降到适宜饮用的范围;或向高氟水投放硫酸铝、氯化铝、羟基氯化铝等混凝剂,去除水中过量的氟。
(3)治理氟污染,控制氟危害。
2.二级预防 对重点人群进行筛检,尽早发现有氟蓄积的患者,教育其改变膳食结构,增加钙、磷和维生素的摄人,以减少机体对氟的吸收;促进氟从体内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