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 of the red blood cell)
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在生存期中大约行程500,000米。在血液循环中,红细胞要穿过小于自身直径一半的微小通道(脾窦)、在脾脏内要经受氧少、低pH值等不利环境的考验、在心脏内又要受到瓣膜涡流冲击。不难想像,红细胞在这样长而艰险的运输途径中保持结构的完好,它的质膜起了重要作用,可以推测,红细胞的质膜一定有非常特别的结构,仅仅是双脂层可能难以解释。
■ 红细胞膜骨架(the erythrocyte membrane skeleton)
研究发现红细胞质膜的内侧有一种特殊的结构,是由膜蛋白和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它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图3-9 红细胞膜骨架结构
■ 红细胞膜蛋白的组成
分离红细胞膜后可用阴离子去垢剂溶解膜蛋白,并通过SDS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离膜蛋白。通过单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发现大约有15种主要的蛋白带, 相对分子质量为15kDa到250kDa(图3-10)。
图3-10 人红细胞膜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部
(A)是考马斯蓝染色的胶;(B)表示凝胶上主要蛋白质的位置。
几种主要的红细胞膜蛋白是(其中血影蛋白、血型糖蛋白、带3蛋白约占膜蛋白的60% 以上):
● 血影蛋白(spectrin)
● 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 A)
● 带3蛋白(band 3 protein)
● 肌动蛋白(actin)
● 锚定蛋白(ankyrin)
● 带4.1蛋白(band 4.1 protein)
● 内收蛋白(adducin)
■ 红细胞膜骨架的形成
红细胞膜骨架的结构如图3-11所示。
图3-11 红细胞膜骨架的结构
红细胞膜骨架蛋白的主要成分包括: 血影蛋白、肌动蛋白、锚定蛋白、带3蛋白、带4.1蛋白等。
红细胞膜骨架的网状支架的形成及与膜的结合过程大致分为三步:
● 首先是血影蛋白与4.1蛋白、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
● 4.1蛋白同血型糖蛋白相互作用
● 第三是锚定蛋白与血影蛋白、带3蛋白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