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
血液凝固包括三个基本步骤:①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生成;②凝血酶原的激活;③纤维蛋白的生成。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生成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生成。二者主要区别在于:
1.启动方式不同:内源性凝血途径通过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启动。
2.参与的凝血因子不同:内源性凝血途径参与的凝血因子数量多,且全部来自血液,外源性凝血途径参与的凝血因子少,且需要有组织因子的参与。
3.外源性凝血途径比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反应步骤少,速度快。
二、主要抗凝物质的作用
体内生理性抗凝物质可分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三类。
(一)抗凝血酶Ⅲ
通过与凝血酶和凝血因子IXa、X a、Ⅻa等分子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从而抑制它们的活性。肝素可使抗凝血酶Ⅲ的抗凝作用增强2000倍。
(二)蛋白质C系统
1.灭活凝血因子Va、Ⅷa,抑制凝血因子X及凝血酶原的激活。
2.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三)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TFPI是体内主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其先与凝血因子Xa结合而抑制后者的催化活性,同时TFPI变构与凝血因子VIIa-组织因子复合物结合,形成四合体灭活凝血因子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负反馈的抑制外源性凝血途径。
(四)肝素
1.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
2.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FPI而抑制凝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