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门脉高压症
(1)产生的机制:①假小叶压迫小叶下静脉(窦后压迫);②中央静脉及肝窦周围纤维化,使中央静脉及肝窦阻塞;③肝动脉与门静脉之间吻合支开放,压力高的动脉血直接流入门静脉,使后者压力升高(窦前吻合);④肝内血管网破坏、减少。
(2)主要表现
①脾大。脾慢性淤血所致。临床上常有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脾功能亢进表现。
②胃肠淤血。胃肠静脉回流受阻所致,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表现。
③腹水。为漏出液,形成机制有:a.门静脉系统淤血,使肠壁、肠系膜毛细血管内压增高,淤血造成的缺氧又使管壁通透性升高,水分和血浆蛋白漏出;b.肝细胞受损,白蛋白合成减少,以及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而引起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由于血流受阻而使肝窦内压力升高,淋巴液生成增多,回流障碍,可经肝表面漏入腹腔;d.腹水的形成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加上肝灭活作用减弱,使这些激素在血中水平升高而导致钠水潴留。
④侧支循环形成。门脉压升高后,门静脉与腔静脉间吻合支代偿性扩张,使部分门静脉血液经这些吻合支绕过肝脏直接流至右心。主要侧支有:a.门静脉血经胃冠状静脉、食管静脉、奇静脉入上腔静脉,常引起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破裂后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b.门静脉血经肠系膜下静脉、直肠静脉丛、髂内静脉入下腔静脉,常引起直肠静脉丛曲张出现"海蛇头",以及形成痔疮,破裂时可引起便血。c.门静脉血经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胸腹壁静脉进入上、下腔静脉,表现为脐周及腹壁浅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的重要体征之一。
2.肝功能不全
(1)血浆蛋白变化。白蛋白因肝细胞受损而合成减少;损伤的肝细胞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γ球蛋白,使球蛋白增多,白/球比例下降或倒置。
(2)出血倾向。肝合成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等减少及脾功能亢进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多所致。
(3)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由于血中雌激素增多,引起皮肤小血管扩张,形成蜘蛛痣,蜘蛛痣好发部位是颈、面部、前臂及手掌。尚可有男性乳腺发育、睾丸萎缩,女性月经失调等。
(4)黄疸。主要因肝细胞坏死及毛细胆管胆栓形成所致。
(5)肝性脑病。晚期肝功能特别是解毒功能严重障碍,可发生肝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