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是指组织、细胞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形态改变,表现为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某种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的数量显著增多。
1.脂肪沉积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
正常时光镜下,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的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显著增多,称为脂肪沉积。脂肪沉积常见于肝脏,也可发生在心、肾等器官。
造成肝细胞脂肪沉积的因素有:
(1)进入肝的脂肪酸过多:如摄入脂肪过多或饥饿状态及糖尿病病人对糖的利用障碍时,储存脂肪分解加强,以脂肪酸形式通过血液进入肝脏,若超过肝细胞氧化利用和合成脂蛋白运输出去的能力时,合成的中性脂肪便在肝内堆积。
(2)脂肪酸氧化障碍:如缺氧、白喉外毒素中毒时,由于线粒体受损,影响了β氧化,导致ATP生成减少,使进入肝细胞的脂肪酸不能充分氧化,造成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
(3)脂蛋白合成障碍:肝内脂肪必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后才能运出肝脏;以供机体需要。当合成脂蛋白的磷脂或组成磷脂成分的胆碱缺乏时,不能将脂肪运出肝脏,便在肝细胞内沉积;有毒物质如酒精、四氯化碳等可破坏粗面内质网的结构或抑制酶的活性,使脂蛋白合成障碍,造成肝细胞内脂肪沉积。
2.玻璃样变性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在组织或细胞内出现均匀一致、半透明状伊红染色物质,称为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常见的玻璃样变性有3类。
(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常见于疤痕组织、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纤维化的肾小球等。病变处胶原纤维肿胀、融合,形成均匀一致的玻璃样物质。肉眼观呈灰白色、半透明、质坚韧。
(2)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常发生于高血压病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动脉。主要是由于细动脉持续性痉挛,缺氧,血管内膜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透过内膜沉积于管壁所致。病变使血管壁增厚,弹性降低,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3)细胞内玻璃样变性。细胞质内出现圆形均质无结构红染物质。如肾炎或其他疾病伴有大量蛋白尿时,蛋白质被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吞饮,在细胞质内融合成玻璃样小滴;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质内也可出现圆形红染的玻璃样物质(嗜酸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