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
1.肿瘤的概念、形态、肿瘤命名、分类
2.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3.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和肉瘤的区别
4.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
5.常见肿瘤特点
6.其他:新概念。
内容:
一、概念:
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机体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肿块。该增殖是单克隆性的,是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的结果
肿瘤性增生 |
非肿瘤性增生 |
与机体不协调,对机体有害 |
是机体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
不受机体调控,具有相对自主性 |
受机体调控,有一定限度 |
去除致瘤因素后增殖继续 |
去除损伤因素后增殖不继续 |
增殖的细胞缺乏分化成熟能力 |
增殖的组织能分化成熟 |
单科隆性增生 |
多克隆性增生 |
二、肿瘤的命名原则及特殊命名
一般原则 |
良性肿瘤 |
上皮和间叶组织瘤 |
恶性肿瘤 |
上皮组织癌:鳞癌、腺癌、腺鳞癌、未分化癌 |
间叶组织:纤维组织、脂肪、肌肉、脉管、骨、软骨肉瘤 |
癌肉瘤 |
上皮成分+间叶成分 |
特殊原则 |
叫“瘤”的恶性肿瘤 |
精原细胞瘤、淋巴瘤、黑色素瘤、骨髓瘤、无性细胞瘤、尤文氏瘤 |
叫“病”的恶性肿瘤 |
白血病、霍奇金病 |
叫“母细胞瘤”的良性肿瘤 |
骨母细胞瘤 |
叫“母细胞瘤”的恶性肿瘤 |
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 |
叫“瘤”但不是真性肿瘤 |
炎性假瘤,动脉瘤,室壁瘤,迷离瘤,错构瘤,结核瘤,梅毒瘤,粥瘤, |
畸胎瘤 |
含有两个以上胚层组织的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两种。常见于性腺 |
交界性肿瘤 |
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肿瘤 |
三、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
良性肿瘤 |
恶性肿瘤 |
分化程度 |
分化好,异型性小 |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
核分裂像 |
核分裂像无或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
核分裂像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
生长速度 |
慢 |
快 |
生长方式 |
外生性、膨胀性生长
特例:血管瘤:浸润性生长 |
浸润性生长(主要方式)、外生性、膨胀性生长 |
继发改变 |
少见 |
常见,如出血、坏死、溃疡形成等 |
转移 |
不转移 |
常有转移,转移是恶性肿瘤独有的生物学特点。
特例:基底细胞癌:只局部浸润,不转移,低度恶性。
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乳腺癌,肾细胞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
Krukenberg瘤 |
复发 |
不复发和很少复发 |
易复发 |
复发 |
不复发或很少复发 |
易复发 |
对机体的影响 |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
较大,破坏原发部位和转移部位的组织
坏死、出血、合并感染; |
四、需要掌握的概念
1.肿瘤的形态:异型性和分化程度
2.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恶病质、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
3.恶性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4.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上皮肉瘤变,交界性肿瘤
5.恶性肿瘤的异质性和演进
6.肿瘤的生长分数和倍增时间
7.癌肉瘤,腺鳞癌,实体癌(髓样癌,硬癌,髓样癌,单纯癌),癌珠
五、恶性肿瘤的转移方式
转移是恶性肿瘤独有的生物学特点,但目前尚未发现单独负责肿瘤转移的基因。有些基因,如上皮钙粘素、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基因,其产物可抑制肿瘤转移。粘附分子CD44可能与血行播散有关。nm23可能有抑制转移的作用。恶性肿瘤转移方式如下:
1.直接蔓延:指肿瘤细胞随着体积增大,沿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衣连续浸润生长,破坏邻近组织或器官。
2.淋巴道转移:大多数为区域淋巴结转移,也可为"跳跃式"转移。转移时,肿瘤细胞先聚集于边缘窦,以后累及整个淋巴结。
3.种植转移:为肿瘤细胞脱落后在体腔或空腔脏器内的转移,最多见为胃癌种植到盆腔。胃癌种植转移到卵巢称Krukenberg瘤。当然,Krukenberg瘤也可以通过淋巴道和血道转移形成,但少见。
4.血行转移:①腹腔内的肿瘤经门静脉转移到肝脏;②四肢肿瘤经体循环转移到肺;③肺癌随动脉系统而致全身播散到骨、脑;④经椎旁静脉系统进行转移,如乳癌椎体转移、甲状腺癌的颅骨转移、前列腺癌的骨盆转移。
六、癌和肉瘤的区别
|
癌 |
肉瘤 |
组织来源 |
上皮组织 |
间叶组织 |
发病率 |
高,为肉瘤的9倍 |
较低 |
年龄 |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
有些类型见于年轻人或青少年,有些类型见于中老年 |
大体特点 |
质较硬、灰白、较干燥 |
质软、灰红、湿润、鱼肉状 |
镜下特点 |
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常有增生 |
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
网状纤维 |
见于癌巢周围,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
肉瘤细胞多有网状纤维 |
转移 |
多经淋巴道转移 |
多经血道转移 |
七、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1.癌基因
正常时不导致肿瘤发生的"原癌基因"通过点突变、基因扩增和染色体易位的方式被激活成为"癌基因".癌基因编码对细胞生长增殖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蛋白质,包括:生长因子(sis),生长因子受体(erb-B2),信号传导蛋白(ras),和转录因子(myc)。
2.肿瘤抑制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本身就是在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地产物限制细胞生长,其功能的丧失可导致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APC:遗传性腺瘤性息肉病
Rb:视网膜母细胞瘤
P53:Li-Fraumeni综合征
WT-1:肾母细胞瘤
P16:黑色素瘤
NF-1:神经纤维瘤病
BRCA:乳腺癌
3.凋亡调节基因和DNA修复调节基因
4.端粒酶和肿瘤
总之:肿瘤发生不是一个单分子事件,而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细胞的完全恶性转化,一般需要多个基因地改变,一般需要数个癌基因地激活、肿瘤抑制基因地失活,以及其他基因变化。
八、环境致瘤因素
1.化学致癌物质
间接致癌物质 |
多环芳烃 |
3,4-苯并芘,1,2,5,6-双苯并蒽。存在于污染的空气,烟草燃烧后的厌恶和食物中 |
肺癌 |
芳香胺类 |
乙萘胺、联苯胺 |
膀胱癌 |
|
氨基偶氮燃料 |
肝癌 |
亚硝胺 |
食物中二级胺和亚硝酸盐在胃内合成亚硝胺 |
胃癌,食道癌 |
黄曲霉素 |
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及谷物中 |
肝癌 |
直接致癌物质(少) |
烷化剂及酰化剂 |
环磷酰胺、氮芥等化疗药 |
恶性肿瘤如白血病 |
2.物理致癌因素
电离辐射:X线、r射线、β粒子等 |
皮肤癌和白血病 |
染色体发生断裂、易位和点突变 |
紫外线 |
皮肤鳞癌、基底细胞痛和恶性黑色素瘤 |
DNA中相邻的两个嘧啶形成二聚体,造成DNA分子复制错误 |
3.病毒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 |
宫颈癌、肛门生殖区域的鳞癌 |
EB病毒 |
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鼻咽部T/NK淋巴瘤 |
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I |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
乙肝病毒(HBV) |
肝细胞性肝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