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药剂学辅导精华——药剂学的分类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药)附录收载了26种剂型,二部(化学药)附录收载了21种剂型,三部(生物制品)附录收载了13种剂型。这些剂型基本包括了目前国际市场流通与临床所使用的常见品种,但是还没有包括一些发展中的剂型,如脂质体、微球等。药物剂型的种类繁多,为了便于研究、学习和应用,有必要对剂型进行分类。剂型分类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按形态分类
可将剂型分为固体剂型(如散剂、丸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糊剂等),液体剂型(如溶液剂、芳香水剂、注射剂等)和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吸入剂等)。一般形态相同的剂型,在制备特点上有相似之处。如液体制剂制备时多需溶解,半固体制剂多需熔化和研匀,固体制剂多需粉碎、混合和成型。起效时间方面以液体制剂最快,固体制剂较慢。
这种分类方式纯粹是按物理外观,因此具有直观、明确的特点,而且对药物制剂的设计、生产、保存和应用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制剂的内在特点和给药途径。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相)分散于另一种物质(分散介质)所形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统。此法将剂型看作分散系统,以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说明各种剂型的特点。根据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直径大小及状态特征,可作如下分类:
1、分子型
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地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剂型。通常药物分子的直径小于1nm,而分散介质在常温下以液体最常见,这种剂型又称为溶液型。溶液的分散溶媒主要是水、乙醇、丙醇、丙二醇等药用有机溶剂或液体分散复合溶媒。分子型的分散介质也包括常温下为气体(如芳香吸入剂)或半固体(如油性药物的凡士林软膏等)的剂型。所有分子型的剂型都是均相系统,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
2、胶体溶液型
胶体溶液型是指固体或高分子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不均匀(溶胶)或均匀的(高分子溶液)分散系统的液体制剂。分散相的直径在1~100nm之间。如溶胶剂、胶浆剂、涂膜剂等。胶体溶液型制剂具有丁达尔现象等一切胶体溶液的特征。其中,高分子胶体溶液仍属于均相的热力学稳定系统,而溶胶则是非均相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3、乳状液型
乳状液型是指液体分散相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组成的不均匀分散系统的液体制剂。分散相的直径通常在0.1~50μm之间,如乳剂、静脉乳剂、部分滴剂、微乳等。
4、混悬液型
混悬液型剂型是指固体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组成的不均匀分散系统的液体制剂。分散相的直径通常在0.1~50/μm之间,如洗剂、混悬剂等。
5、气体分散型
气体分散型剂型是指液体或固体药物分散在气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均匀分散系统的制剂,如气雾剂、喷雾剂等。
6、固体分散型
固体分散型是指药物与辅料混合呈固态的制剂,如散剂、丸剂、胶囊剂、片剂等。这类制剂在药物制剂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7、微粒型
微粒型的主要特点是粒径一般为微米级(如微囊、微球、脂质体、乳剂等)或纳米级(如纳米囊、纳米粒、纳米脂质体、亚微乳等)。因此上述提到的乳状液型、混悬液型或固体分散型的都可以成为微粒型。这类剂型在改变药物体内的吸收、分布等方面有许多有用的特征,是近年来大力研发的药物靶向剂型。
按分散系统对制剂进行分类,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制剂的均匀性、稳定性以及制法的要求,但不能反映给药途径对剂型的要求,如混悬剂有混悬型口服液、混悬型注射液、混悬型软膏和混悬型滴眼剂等。同样道理,这种分类方法也会出现一种剂型由于辅料和制法不同而属于不同的分散系统,如注射剂可以是溶液型,也可以是乳状液型、混悬型或微粒型等。
三、按给药途径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紧密结合临床,能够反映出给药途径对剂型制备的要求。药物最早是采用口服和皮肤外用,然后是注射剂,后来发展到几乎身体上所有的各种组织或腔道部位都能用药,如口腔、鼻腔、呼吸道、血管、组织、皮下、直肠等。
1、口服给药剂型
此类剂型是指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后发挥疗效,如溶液剂、糖浆剂、颗粒剂、胶囊剂、散剂、丸剂、片剂等。口服给药最简单,但有些药物易受胃酸破坏或肝脏代谢,引起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
2、注射剂
包括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及穴位注射等。
3、局部组织
根据不同的用药部位,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
(1)皮肤给药如外用溶液剂、洗剂、软膏剂、贴剂、凝胶剂等。
(2)口腔给药如漱口剂、含片、舌下片剂、膜剂等。
(3)鼻腔给药如滴鼻剂、喷雾剂、粉雾剂等。
(4)肺部给药如气雾剂、吸入剂、粉雾剂等。
(5)眼部给药如滴眼剂、眼膏剂、眼用凝胶、植入剂等。
(6)直肠给药如灌肠剂、栓剂等。
可见,按给药途径进行分类,会产生同一种剂型由于用药不同而出现重复。如喷雾剂既可以通过口腔给药,也可以是鼻腔、皮肤或肺部给药。又如临床上的氯化钠生理盐水,可以是注射剂,也可以是滴眼剂、滴鼻剂、灌肠剂等。因此,无法体现具体剂型的内在特点。
四、按作用时间进行分类
有速释(快效)、普通和缓释、控释制剂等。这种分类方法显然直接反映了用药后起效的快慢和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因而有利于正确用药。这种方法无法区分剂型之间的固有属性,如生射剂和片剂都可以设计成速释和缓释产品,但两种剂型制备工艺截然不同。
总之,药物剂型种类繁多,剂型的分类方法也不局限于一种。但是,剂型的任何一种分类疗法都有其局限性、相对性和相容性。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因此,人们习惯于采用综合分类方法,即将不同的两种戋更多分类方法相结合,目前更多的是以临床用药途径与剂型形态相结合的原则,既能够与临床用药密切配合,又可体现出剂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