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酚酞
口服后在肠道与碱性肠液形成可溶性钠盐,能促进结肠蠕动。服药后6~8h排出软便,作用温和,适用于慢性便秘。偶有过敏性反应、肠炎、皮炎及出血倾向等。
4.大黄、番泻叶和芦荟等植物中含有蒽醌类
后者在肠内被细菌分解为蒽醌,能增加结肠推进性蠕动,用药后6~8h排便。常用于急慢性便秘。
5.润滑性泻药
通过润滑肠壁、软化粪便而发挥作用。常用药物有液体石蜡、甘油、纤维素等。
☆ 考点9:止泻药
腹泻可引起疼痛、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在对因治疗的同时,可适当给予止泻药。
1.地芬诺酯(苯乙哌啶)
【药理作用】 本品为哌替啶衍生物,作用于阿片受体,但对中枢几无作用。可直接作用于肠平滑肌,通过抑制肠黏膜感受器,消除局部黏膜的蠕动反射而减弱肠蠕动,同时可增加肠的节段性收缩,使肠内容物通过迟缓,利于肠液的再吸收,显示较强的止泻作用。
【临床应用】 适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及慢性肠炎。
【不良反应】 较少见,偶有恶心、头痛、头晕、嗜睡、抑郁、皮疹、腹胀甚至肠扩张。大剂量长期服用可产生成瘾性。
【禁忌症】 肝病患者及正在服用成瘾性药物者应慎用。
2.药用炭
能吸附肠内细菌及气体,防止毒物吸收而止泻。
3.双歧杆菌
可补充生理性肠道细菌,纠正菌群失调,维持正常肠蠕动。用于急慢性肠炎、腹泻、便秘等所致肠菌群失调疾病。
4.嗜酸性乳酸杆菌
抑制肠道致病菌生长,促进正常菌群生长。用于细菌及病毒性腹泻、便秘、肠激惹综合征。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