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片剂一般都要求在规定的介质及条件下崩解,即破碎成细小粒子,以便发挥疗效。各国药典都规定了崩解度的测定方法和标准,一般均将按规定方法,用规定仪器测得的崩解时间称为该片的崩解度。
(一)崩解度的测定方法
各国的药典中都规定了崩解度的测定方法和仪器,一般均采用吊篮法,即将药片置于底部有适宜孔径的筛网的玻璃管中,将玻璃管(连同片剂)置于37℃的规定介质中并按规定的幅度和频率作上、下运动,测定片剂破碎且全部粒子都能通过筛网所需的时间,药典对可以选用的崩解介质等都作了规定。
(二)片剂崩解的机理
片剂崩解的机理因制片所用的原料和辅料的理化性质不同而不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用水溶性药物及辅料(例如氯化钠、乳糖等)制成的片剂主要是溶解过程;有的片剂含有可溶性成分,透入水后,可溶性成分溶解,形成很多溶蚀孔以及破坏了的固体桥等而使片剂崩解,有的片剂遇水可产生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等等,其机理易于理解。多数片剂均需加入崩解剂促使崩解,其机理是很多学者关注的研究问题,有人作了综述和讨论,主要学说有以下几种。
(1)崩解剂吸水膨胀而使片剂崩解崩解剂应有较强吸水性,吸水后体积膨胀而使片剂的结合力瓦解。目前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优质崩解剂如CMS-Na、L-HPC、CMC-Ca、交联CMC-Na、交联PyP的都有较强的吸水膨胀性,此一学说被很多人认同,迄今人们仍用吸水膨胀性来衡量辅料的崩解性能。但也有研究证明,淀粉吸水后体积增大不多,不足以使片剂崩解。
(2)崩解剂增强片剂的吸水性认为崩解剂的作用是增加片剂的吸水性,例如甲苯磺丁脲的塑性强,如不加入淀粉等,压出的药片的孔隙很小,而且有的空隙呈封闭状态,所以水的透入速度慢,片剂崩解也慢;当混入淀粉后,片剂的孔隙率增大,淀粉在孔隙中成链状排列,形成了亲水性通道,水易透入,所以崩解快,但水透入后为何使片崩解;为什么有的片剂能快速透入水,但崩解慢,这一学说也不能完全说清。
(3)其它曾有人研究物料被水润湿而产生润湿热,使片剂空隙中的空气膨胀而使片剂崩解;微晶体纤维素等压片时,氢键结合起重要作用,遇极性溶剂,氢键断开等。
上述学说只说明片剂崩解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