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会员中心·设为首页·下载·社区·百度·谷歌
  • 默认
  • 淡蓝
  • 宁夏
  • 新绿
  • 竹韵
  • 水墨
  • 星空
  • 奥运
  • 咖啡
  • 紫色
展开

资讯

图片

下载

健康

考试

搜论坛

理论教学
  • 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1)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6

      概述

      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由于长时间高血压造成脑深部白质和脑干穿通动脉病变和闭塞,引起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液化脑组织被吞噬细胞移走形成腔隙。约占脑梗死的20%.这是最常见的高血压脑血管病变,CT扫描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1、最常见的是高血压导致小动脉及微小动脉壁脂质透明变性,管腔闭塞产生腔隙性梗死。

      2、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硬化及形成小血栓阻塞深穿支动脉引起腔隙性梗死。

      3、血流动力学异常如血压突然下降使已严重狭窄动脉远端血流明显减少形成微小梗死。

      4、各类小栓子如红细胞、纤维蛋白、胆固醇、空气及动脉粥样硬化斑等阻塞小动脉。

      5、血液异常如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高凝状态等也会引起发病。

      病理改变
        腔隙性梗死灶形状不一,有不规则圆形、卵圆形、狭长形,直径3~4mm常见,小者0.2mm,大者15~20mm.病变常位于豆纹动脉、丘脑深穿动脉及基底动脉旁中线支。病灶常见于脑深部核团(壳核37%、丘脑14%、尾状核10%),脑桥16%和内囊后肢(10%),脑深部白质、内囊前肢和小脑少见。大体标本:腔隙为含液体小腔洞样软化灶,内有纤细的结缔组织小梁,可见吞噬细胞和微血管瘤,病变血管发生透明变性、玻璃样脂肪变、玻璃样小动脉坏死、血管壁坏死和小动脉硬化等。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是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较好。除少数外,大多发病缓慢,12~72小时达到高峰,部分病人有短暂缺血发作史。临床症状与腔梗灶的大小和部位有关,常见有下列几种类型:

      (一)纯运动性卒中:

      表现为面、舌、肢体不同程度瘫痪,而无感觉障碍、视野缺失、失语等。病灶位于放射冠、内囊、基底节、脑桥、延髓等。

      (二)纯感觉性卒中:

      患者主诉半身麻木,受到牵拉、发冷、发热、针刺、疼痛、肿胀、变大、变小或沉重感。检查可见一侧肢体、身躯感觉减退或消失。感觉障碍偶可见越过中线影响双侧鼻、舌、阴茎、肛门等,说明为丘脑性病灶。

      (三)共济失调性轻偏瘫:

      表现为病变对侧的纯运动性轻偏瘫和小脑性共济失调,以下肢为重,也可有构音不全和眼震。系基底动脉的旁正中动脉闭塞而使桥脑基底部上1/3与下1/3交界处、内囊后肢及偏上处(影响颞、枕桥束及椎体束)和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影响皮质脑桥束和部分椎体束)病变所致。

      (四)感觉运动性卒中:

      多以偏身感觉障碍,继而出现轻偏瘫。为丘脑腹后核并累及内囊后肢的腔隙性梗塞所致。

      (五)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

      起病突然,症状迅速达高峰。患者严重构音不全,吞咽困难,一侧中枢性面舌瘫,该侧手轻度无力伴有动作缓慢,笨拙(尤以精细动作如书写更为困难),指鼻试验不准,步态不稳,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病灶位于桥脑基底部上1/3和下2/3交界处,也可能有同侧共济失调。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内科学]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  

关于我们 | 合作加盟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我要投稿 | 最近更新 |网站管理| 加入收藏
有害短信息举报 |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 版权所有 | QQ群: 208861788
Copyright © 2008 - 2020 pooso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006718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资源来源其他网站,
如果有些资源侵犯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处理!站长QQ:(1107044562) 邮箱:pooson@qq.com互联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