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的发病机制是临床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中要求掌握的重点,医学教育网整理如下,希望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1)分泌性腹泻:是由于肠黏膜上皮细胞电解质转运机制障碍,导致胃肠道水和电解质分泌过多或(及)吸收受抑制而引起的腹泻。其特点是粪便为水样,无脓血,每日大便量超过1L,粪便的pH值多为中性或碱性,粪便电解质组成和渗透压与血浆十分接近,禁食48小时后腹泻仍持续存在,大便量仍大于500ml/L.霍乱弧菌外毒素引起的大量水样腹泻即属于典型的分泌性腹泻。霍乱弧菌外毒素刺激肠黏膜细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促使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增加,引起大量水与电解质分泌到肠腔而导致腹泻。某些胃肠道内分泌肿瘤如胃泌素瘤、VIP瘤所致的腹泻亦属于分泌性腹泻。
(2)渗透性腹泻:是由于肠腔内含有大量不能被吸收的物质,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液体被动进入肠腔而引起腹泻。其特点是粪便渗透压差扩大,禁食48小时后腹泻停止或显著减轻。如乳糖酶缺乏,乳糖不能水解、吸收而形成肠腔内高渗状态,从而发生渗透性腹泻。服用盐类泻剂或甘露醇等引起的腹泻亦属此型。各种消化、吸收不良时,因食物不能被吸收而造成肠腔内高渗情况,从而发生高渗性腹泻。
(3)渗出性腹泻:是由肠道炎症、溃疡、浸润性病变引起血浆、黏液、脓血自肠黏膜面渗出致肠腔而发生以渗出为主的腹泻。其特点是粪便含有渗出液和血。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症及肿瘤溃烂等。
(4)胃肠动力失常:肠道正常运动功能异常,肠蠕动增加时,肠内容物过快的通过肠腔,与黏膜接触时间过短,从而影响消化吸收而发生腹泻。特点是粪便中无渗出物,往往伴肠鸣音亢进,腹痛可有可无。常见的疾病有肠易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类癌综合征等。部分药物和胃肠道手术也可引起此类腹泻。
腹泻病例往往不是单一的机制致病,而可能涉及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