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水擦浴和酒精擦浴方法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考点,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青霉素杀菌力强,毒性低,迄今仍是治疗大多数G+菌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敏感金葡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坏疽杆菌和G-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的有效药物。本文对500份用药医嘱715例(次)用药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临床应用青霉素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 使用时间短在用药分析中,发现25例青霉素使用者使用1~2次就停药(除过敏外),改用其它抗生素,青霉素如此短的疗程,通常并不能确定其是否无效。同时疗程过短,易使疾病复发或转为慢性。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通常要密切观察反应情况。急性感染应观察2~3天,慢性感染观察时间可长一些,如治疗效果不佳时,才酌情考虑改变治疗方案。
2 给药程序颠倒从我们分析本院临床6个科室使用青霉素的情况来看,多数科室仍将青霉素作为抗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在500个病例中应用青霉素者为162例,占32.4%.因为青霉素对敏感细菌的抗菌力强,与庆大毒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相比,青霉素对肝、肾等脏器的不良反应轻,因此对青霉素治疗可能奏效的病例一般应首选青霉素,不宜用庆大霉素代替青霉素作为一般感染的首选药物。如为葡萄球菌感染,最好先确定是院内感染还是院外感染,院内者多为抗青霉素G菌株,最好选用耐青霉素酶半合成新青霉素等;院外者多对青霉素G敏感,可选用青霉素G治疗。
3 浓度时间对疗效的影响从500份病例中发现,由于1日内给药间隔时间过长而影响疗效的情况比较严重。此外,静滴时所用稀释液的量较大,使青霉素浓度偏底或静滴时速度较慢,这些都是影响青霉素疗效的因素,而且青霉素静滴给药后,血浓度迅速达到峰值,但血中药物消除速度比肌注给药时快得多。为了长时间保持血中有效浓度,临床上常采用吸收缓慢的长效粉剂普鲁卡因青霉素,肌肉注射1次给药后可维持较低的有效血浓度达24小时,对急性感染疗效差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苄星青霉素G(长效西林),一次肌肉注射后在20日内均可检出其血浓度,但浓度很低,只有0.03u/ml左右,不足以控制感染(预防风湿病有效)。所以建议按病情因人给药,最好按血药浓度监测,进行个体化给药。
4 溶媒及其它离子对疗效的影响从105例静滴青霉素的病人中,用葡萄糖作溶媒的72例(其他的用生理盐水)。因为青霉素G是一种有机酸,其水溶液极不稳定,遇酸、碱、醇、重金属离子,氧化剂或加热均易破坏,室温放置24小时大部分被破坏而失效,水解后可形成易致敏的青霉噻唑酸和青霉稀酸等,故青霉素G应临用时配制,放置时间不得过长,避免与其它金属离子同时滴注。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青霉素盐静滴时以适量生理盐水作溶媒较好,且最好在临用前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单独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