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的一个类型。病理变化是以粘膜退化,胃壁变薄,胃腺萎缩为特征。本病属中医“胃脘疼”范畴,因病程长,症状持续,属慢性虚弱性胃疼病,现对病的分型及治疗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1 分型与治疗
(1)胃阴虚:主要表现是食欲不振,口干口渴,上腹隐痛,食后腹胀,喜食酸物,大便溏泻,面色萎黄,身体消瘦,舌质红绛,无苔,舌边尖烂疼,脉象细微。治则:清心养胃。处方:清心养胃汤(自拟):生地12g,通草9g,沙参30g,玉竹15g,石斛15g,寸冬15g,莲子24g,乌梅12g,栀子10g,扁豆15g,甘草6g,竹叶6g.本方有清心火、养胃阴、生脾津作用,因心火得清,胃阴得复,津液得行,诸证自愈。加减:食欲不振加鸡内金10g,失眠加合欢皮、夜交藤各15g,腹胀加枳壳10g,舌有白苔去生地、通草、栀子。
病案举例:患者,女,40岁,患胃病已5年,近来食欲逐渐减退,口干口渴,喜食酸类水果,舌质红绛,无苔,舌尖红烂痛,上腹隐痛,大便溏泻,面色无华,四肢倦怠无力,脉细数。在某医院做胃镜示:幽门部有红白相间花斑区,其他部位粘膜充血水肿,腺体无改变。胃液分析:游离酸总酸均偏低,提示:幽门区萎缩性胃炎,其他部位表浅性胃炎。经中西医治疗年余无明显效果,于2002年3月来诊,症状如前述,并参考以前检查单,胸、胃、十二指肠X线透视,肝功能均无异常发现。中医辨证:属于胃阴虚,心火盛,脾津不足,投以清心养胃汤(见上文)加鸡内金10g,连服7剂,病人即觉舌痛减轻,舌表面有薄白苔,食欲渐增,连服10剂病人全身病状均减轻,舌质红润,苔薄白有津,大便一天一次成形,脉细数,为胃阴已复脾津已行征象,但上腹部仍有胀感,照上方去栀子、生地、乌梅,加枳壳10g,川朴10g,连续服药4个月,病人体力增加,面色红润,无不适感。2002年5月经胃镜复查:花斑区消失,略呈水肿充血,其他部位粘膜正常,又连服1月余,至今无复发。
(2)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食后作胀,上腹满闷,嗳气不舒,上腹隐痛和刺痛有灼热感,大便溏薄日二三次,舌质红绛,苔白中心略黄,脉弦数。治则:疏肝养胃,处方:疏肝养胃汤(自拟):丹参15g,降香10g,川楝子12g,元胡10g,北沙参30g,石斛15g,扁豆15g,黄连6g,莲子24g,枳壳10g,沉香6g,甘草6g,竹叶6g.方中丹参、降香活血化瘀,川楝子、元胡、沉香疏肝理气止疼,扁豆、莲子、甘草健脾止泻,沙参、石斛、黄连清热养胃阴,肝气疏畅,气行血行,胃气得降,胃阴得复,脾津得升。
病案举例:患者,男,56岁,1983、1995年曾2次发生黄疸肝炎,经住院治愈,以后经常感觉上腹胀满,隐隐刺痛,食后加重,喘气不舒,自以为肝炎未治彻底,经常服护肝药,症状未见好转,肝功能多次检查未见异常,血脂偏高,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心肌劳损;胃及十二指肠X线钡检查无异常发现。于2000年12月做胃镜检查:见贲门部有大片红白相间区呈花环样斑点,部分有肠化生现象,其他胃小弯及幽门区有充血糜烂水肿,腺体正常。提示:萎缩性胃炎部分肠化,其余为表浅性胃炎。建议做切片,病人不同意,镜检后病人思想更加沉重,饮食减少,腹胀刺痛加重,大便日二三次,舌红苔黄脉弦数。中医辨证属于气滞血瘀型,投舒肝养胃汤,服10剂后病人症状均减轻,病人信心倍增。共服药120剂,期间加减:食欲不振加鸡内金10g,苔黄腹泻好转去黄连加木香10g,砂仁10g,其他不变。至2001年底复查胃镜示花斑区及肠化部分均消失而呈现粘膜水肿充血,腺体正常,提示为表浅性胃炎,继续观察治疗至今无复发。
(3)湿盛困脾型:脘腹闷胀,时有隐痛,嗳气纳呆,口淡不渴,大便溏泻,舌质红,苔白滑,脉沉滑。治则:淡渗利湿,芳香化浊。处方:白蔻10g,薏米30g,白术10g,云苓15g,厚朴10g,扁豆15g,滑石15g,藿香10g,佩兰12g,陈皮10g,甘草6g,竹叶6g.加减:腹胀甚加腹皮15g,寒甚加肉桂6g,附子10g,疼加木香10g,砂仁10g.
病案举例:患者,男,42岁。于2000年11月就诊。自述3年前曾患胃疼,经X线钡检,胃及十二指肠未发现器质性改变,经中西药治疗,时轻时重,后做肝功、超声检查,肝脏未发现异常,曾在外院做胃镜检查,幽门部粘膜部分退化萎缩变薄,其余粘膜充血糜烂水肿,表面有渗出物,提示:萎缩性胃炎。临床检查:心肺(-),肝脾未触及,腹部柔软,上腹部有轻微压痛。病人自觉上腹部闷胀感,时有隐痛,嗳气,口淡无味,食欲不振,面唇淡白无华,舌质淡红,苔白滑腻,脉沉滑,诊为湿盛困脾,湿重于热症。湿为阴邪易伤脾阳,湿性粘腻重着不易去,宜淡渗芳化之品;白蔻10g,薏米30g,川朴10g,半夏10g,白术10g,云苓15g,滑石15g,藿香10g,佩兰12g,川朴10g,扁豆15g,甘草6g.连服30剂,自觉 症状减轻,饮食有味,大便正常。去藿香、佩兰,加木香10g,砂仁10g,连服100剂,后又做胃镜复查,胃粘膜基本恢复正常,唯幽门部稍有充血水肿,腺体正常,提示表浅性胃炎,改为隔日服一次药,至今无复发。
2 讨论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患,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可以由于饮食逐渐减少,腹泻而日趋衰弱,如贫血、消瘦、食欲不振,上腹隐痛。但由于个体差异,或由于胃外因素的影响,如肝的疏泄,脾的运化,可出现胃阴虚,脾湿盛,气滞血瘀等不同类型。但总之以脾胃为中心。如《脾胃论》说:“……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萎缩性胃炎,主要是由脾胃虚弱,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留,湿盛困脾,胃虚不能纳谷,胃燥伤脾,脾胃虚而肝乘之则气滞血瘀。脾喜燥恶湿,脾湿盛故以三仁汤加减,芳化燥湿;胃喜润恶燥,胃阴虚故以养胃汤化裁,以清心养胃;肝胃不和气滞血瘀,故以丹参饮金铃子散疏肝化瘀。总之,西医辨病同是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则有湿、热、滞、瘀之不同,治法各异,但都能收到同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