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男15例,女5例,年龄20~68岁。交通事故14例,坠落伤5例,打击伤1例,GCS评分≤8分,受伤到入院时间8h.
1.2 方法与结果 本组均于伤后1~8h入院后开始实施亚低温治疗。降温采用降温毯,温度为33.0℃~35.0℃,给予冬眠合剂半量支持治疗(氯丙嗪25mg+异丙嗪25mg+度冷丁25mg),必要时给予安定、鲁米那等镇静剂治疗。复温采用自然复温。20例中预后良好12例,中残6例,重残1例,死亡1例。
2 护理
2.1 生命体征监测 本组20例均采用监护仪进行监护每小时自动监测1次,做好详细记录,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方式,观察患者外周血液循环及皮肤情况,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
2.1.1 意识观察 意识变化是颅脑损伤的临床重要标志。一般通过语言判断疼痛刺激反应检查有无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同时观察肢体活动及其他神经系统改变。若由嗜睡变为浅昏迷,同时肢体无屈伸活动,提示病情加重。反之由浅昏迷变为嗜睡,同时有肢体活动,提示患者已在恢复。
2.1.2 瞳孔观察[1] 若双侧或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另一侧瞳孔缩小均表示脑疝已经形成,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若双侧或一侧瞳孔缩小,则表示患者正在恢复之中。
2.2 温度观察 每30min巡视患者1次,了解降温毯的运转及肛温变化。若患者体温<33℃可引起反射性冠脉收缩而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及时增高降温毯温度。若体温>36℃需加用冰袋,检查降温仪运行是否正常。
2.3 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2]。(1)护理过程中加强呼吸道局部感染监护,注意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要严格无菌操作。(2)注意随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时应雾化吸入或生理盐水滴入气管内分泌物变稀薄易吸出,以改善通气。(3)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对气管进行加温湿化处理。
2.4 加强皮肤护理 降温毯不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应每1~2h翻身1次,按摩受压部位,及时更换体位,防止冻伤及褥疮发生。
2.5 保持各管道通畅,加强泌尿系统护理 (1)随时观察引流袋中引流液的颜色及量,防止引流管扭曲、脱落;(2)保持留置尿管通畅,膀胱冲洗每日2次(呋喃西林500ml),0.05%碘伏消毒尿道口每天2次,尽可能缩短留置尿管时间。
2.6 复温的护理 在亚低温治疗中复温时的护理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复温性休克、凝血机制障碍、反跳性高血钾等严重的并发症易在此期发生。自然复温可以避免复温过程中的操作及其他并发症。本组采用自然复温,将患者置于23℃~26℃的室温中,平稳缓慢复温,以每4h体温升高1℃左右为宜。患者经过8~12h恢复正常体温,防止复温过快出现复温性休克,反跳性高热而导致治疗失败。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尿量,皮肤有无出血点,遵医嘱给予适量的镇静剂,以控制肌颤。
低温能有效地控制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组织耗氧量。低温治疗已成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重要治疗手段。因此,加强低温治疗期间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才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