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WHO在1948年给健康所下的定义。其内涵是:
(1) 改变了健康的导向,冲破了一直把健康的着眼点局限在有无疾病的传统健康观的范畴。
(2) 对健康的解释从过去局限在人体生命活动的生物学范围,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诸多方面;
(3)从关注个体健康扩大到重视群体健康,把健康放入人类社会生存的广阔背景中;
(4)把健康看成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因此可以从不同水平、用不同标准来衡量健康。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
生物学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生长发育、代谢、遗传等,其中遗传因素是极为重要的。
(二)心理因素
人的心理活动是在生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又通过情绪、情感的中介作用,通过神经系统影响人体内部器官生理、生化变化,甚至可造成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等,从而增加各种疾病发生的机会。
1.积极的情绪可以增进健康。
2.消极的情绪可以损害健康。
(三)环境因素
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极大,除遗传性疾病外,所有疾病或多或少与环境相关。
(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界中的空气、水、阳光、粮食、蔬菜、动物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然而在这个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成分,如水质的污染,空气中含量过高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粮食、蔬菜中残留的农药等。
(2)社会因素
政治制度:是否将公民的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并积极采取措施以促进公众健康,政治制度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状况与个人经济条件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
文化教育因素:文化教育因素通过影响人类素质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意识。
(四)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指人们长期受一定的文化信仰、民族习惯、经济能力、社会状况、行为规范、特别是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制度和意识。目前社会中不良饮食习惯,如吸烟、酗酒、吸毒、药物依赖、运动过少、生活工作节奏紧张、家庭结构的改变等不良生活方式已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我国科学家经研究提出了良好生活习惯应包括:
1.心胸豁达、乐观;2、劳逸结合,坚持锻炼;3、生活规律,善用闲暇;4、营养得当;5、不吸烟,不酗酒;6、家庭和谐,适应环境;7、与人为善,自尊自重;8、爱清洁,注意安全。
(五)医疗保健服务
医疗保健服务是指医疗保健机构和专业人员为防止疾病、增进健康而采用卫生资源和医疗手段 ,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人、群体、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过程。在该服务中,医疗资源的分配、人员的质量、服务的优劣、制度的完善及人们获得该服务是否便利,都会对人类健康有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