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循证研究显示,对于适合静脉溶栓治疗的脑卒中(俗称中风)患者,如果将其从进入医院到静脉溶栓的时间(DNT)控制在60分钟以内,患者死亡率将下降22%.但目前我国只有7%的医疗机构能够达到该标准。
作为全军及上海市唯一的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示范基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打破学科壁垒,围绕患者实现卒中一站式治疗,成功将符合DNT标准的患者比例由2006年的5%提高到2012年的9%.
■救治时间缩短一半
53岁的徐老师在家中突发中风,家人当即将她送到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
通过绿色通道,该院仅用10分钟就为徐老师做完了脑血管、脑血流灌注的评估及血液检查等;随后,经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会诊,确诊其为急性脑梗塞。考虑到栓子可能来源于心脏,医生遂将正在接受静脉溶栓的她送入导管室。内外科医师团队根据救治流程开始运转,神内医生检查溶栓效果,神外科医生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准备。
25分钟后,溶栓的效果不明显,闭塞的血管仍未开通,神外科医生开始手术。
35分钟后,血栓被成功取出。徐老师的肢体很快恢复知觉并能自主活动。从接诊到手术成功不到90分钟。
“如果没有绿色通道,徐老师的救治要经历挂号、诊断、交费、多项影像血液检查、内科用药、专家会诊、转由外科手术等一系列流程,需要约180分钟(全国平均时间为150分钟)。而如今患者从进入医院到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平均时间仅需60分钟左右。”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办公室主任项耀钧说,救治模式的转变,确保了每一名只要在时间窗内到达医院的脑卒中患者第一时间进入绿色通道,由内、外科专家同时诊断,病人转诊时治疗不间断。
统计显示,目前长海医院每年接诊的出血性卒中患者,100%进入绿色通道。同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再通治疗率达7%,远高于1%左右的全国平均水平,而该数字在美国也仅为3%~4%.此外,通过救治模式转换,采用多模式血管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血管再通率高达85%以上。
■卒中救治有了专业班底
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坦言,为卒中救治提速,关键在于打破根深蒂固的学科壁垒。
“2006年,脑血管疾病诊疗中心成立时,医院曾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的医生组织在一起,但每个人的行政关系都隶属于各自科室,以自我专业出发的治疗习惯很难改变。2008年,医院建立了临床神经医学中心。”刘建民坦言,最重要的改变发生在2012年,该院抽调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放射科、超声科、急诊科、内分泌科、心内科、血管外科等50余名专业人员,成立临床神经医学中心卒中预防组、临床诊治组、影像医学组,分别负责脑血管病救治及二级预防,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脑血管病影像学检查评估等工作。同时,成立5个脑卒中抢救小组,轮流值班,确保第一时间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和干预,不论是交接班、疑难病例讨论还是三级查房,都要求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师共同进行。
2012年,长海医院神经医学中心脑卒中患者门诊量达到7万人次,急诊量近万人次。
刘建民介绍,从2013年起,该院明确,中心人员要经过轮转培训,接受统一管理;脑卒中患者只能在中心进行诊治,以确保治疗的同质化和规范化。“该中心还实行了独立的经济核算、绩效分配和质量控制,彻底打破过去不同科室因经济利益抢患者的陋习。”刘建民说。
项耀钧表示,该院已将“触角”从治扩展到筛、查、防,建立由神经内、外科联合出诊的脑卒中高危筛查门诊及二级预防门诊;设立脑卒中高危筛查和急性卒中、脑动脉狭窄评估等,简化检验流程;对门诊患者筛查、检验数据进行统一化、数据化和路径化管理,重点对有卒中倾向的高危患者进行特别标识和实时回访。
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