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可开一个月的药;门诊可“一站式付费”;社区开出“双休日”门诊……今天上午,上海市卫生局向媒体通报,上海深化医改“听民声、解民忧”,今年“两会”以来,市卫生局共收到人大代表书面意见87件,除近日收到的1件外,其余86件已结合深化医改推出的9项惠民举措,全部按期完成办理。
慢性病患者配药期延长
“患者看病配药时间太短了,每三天配点常用药都需上医院挂号、排队、付费,要等好长时间。医院能否方便病人,多开些药,让那些慢性病人、老年病人少跑些医院?”这是市人大代表黄亚群提出的书面意见,他在书面意见中还强调说,希望卫生部门、医保部门重视患者的心声,尽早拿出措施,解决病人的心忧。
接到这一书面意见后,市卫生局高度重视,一方面深入到医院调查了解,另一方面与市人保局、市医保办加强磋商,最后联合制定下发了 《关于保证参保人员医保用药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中明确规定,一是定点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督检查;二是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用治疗药品的慢性病患者,应开具2—4周的用量;三是定点医疗机构要确保群众和参保人员治疗必需的医保用药供应。对群众和参保人员反映强烈的部分价格贵、但临床治疗必需的药品,市医保、卫生行政部门将指定部分医疗机构保证配备、供应和医保支行,其他医疗机构也要尽可能保证配备供应,满足患者需求。
市民张某是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每天需服用抗病毒药物,每次按原先规定只能配一周的用药,每个星期都要到医院挂号排队看病开药。新文件下发后,已持续5年每周去一次医院的他,现在只要每月去一次医院,节省了四分之三的时间和精力。
据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谭申生介绍,六院全面实行方便慢性病人配药举措以来,便民效果逐步体现。据该院医保部门测算,以20种主要慢性病用药统计,今年下半年六院医保普通门诊将可能因此减少处方5.7万余张。医保普通门诊就医人次减少5.7万余次,复诊率大幅下降,病人挂号费、往返交通费等负担也减轻了,“病人对开药不足的投诉基本没了。 ”谭申生表示。
一站式付费缩短看病时间
申城已试水 “门诊一站式付费”,市民看病更便捷。市卫生局介绍,如今自助挂号,自助付费,专家门诊网上预约,“先治疗,后结算”等新型的就医服务模式已推行,这大大缓解了患者排长队、看病不便的困难。卫生部门认真倾听市人大代表丁勤华等提交的反映民生迫切心愿的书面意见后,迅速作出响应。
市卫生局介绍,近年来,本市的门急诊量不断上升,去年全市的门急诊量高达1.9亿人次。由于就医流程的固定模式,给患者看病带来很大不便。对此,在今年推行的医改中,卫生部门将人大代表的意见融入医改中,积极解决病人就医不便的问题,其中,已列为医改重要基础工作之一的健康信息工程,已于今年4月启动,依托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医联工程,至6月17日初步实现11家三级医院以及8个区的网络联通,目前瑞金医院、中医医院、龙华医院、岳阳医院、儿童医院5家医院预约平台已上线运行,计划到12月底34家三级医院将全部上线;积极推行门诊一站式付费,上海瑞金医院、市中医院、龙华医院等医疗机构已在门诊运行一站式付费系统,患者可以在一站式服务机上全程自助预约、挂号、付费等。
据调查,瑞金医院专家门诊预约诊疗比例已达55.29%,通过分时段预约就诊,患者的候诊时间缩短了60分钟;采用一站式付费模式的患者约占总门急诊总量40%,患者平均付费时间缩短30分钟;推进预约诊疗和一站式付费模式也降低了人力成本,医院挂号窗口的服务人员从17人减少到12人。
社区开出“双休日”门诊
双休日,看病不便曾让许多市民烦恼。双休日许多大医院门诊都停诊,即便离家很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大多停诊。带着许多市民的意见,“建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双休日门诊方便社区居民就医。”市人大代表李伟文在深入社区调查后提交了一份书面意见。
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说,市人大代表的意见很中肯,双休日,社区居民中的许多老年人、老年患者,经常会遇到些身体不舒服的小毛小病,一些患者还要延续打针补液。全市24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重任,应当积极为社区提供各种就医方便。
为此,市卫生局专门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改善本市医疗服务、切实缓解群众看病就医突出问题的若干意见通知,明确规定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双休日门诊的具体要求,并要求全面实施。据近日对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显示,目前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在周六上午开设门诊,其中周边5公里范围内无二、三级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59%开设了2个半天的双休日门诊,都在周六和周日上午开设了双休日门诊。
记者在普陀、闸北等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双休日”增设门诊制度已真正落到实处。家住普陀区长风街道社区的陈老伯说:“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离家才5分钟路,我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好多病,心脏也不太好,经常身体不舒服,双休日社区开设门诊后,我看病更加方便了。 ”
新闻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