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我市医疗事业快速发展,新增床位近7100张。优质医疗资源增量的同时,随着城市版图的扩张,它们的空间布局也更加均衡、优化。这一增速在全省以及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
曾几何时,“一床难求”是宁波看病难的真实写照。宁波优质医疗资源量少且过度集中在老城区,给市民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市委、市政府投入大量的财力与人力,着力缓解群众看病难。
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至去年末,市第一医院扩建项目落成,总投资40多亿元的十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投入使用。仅此一项,我市就新增床位4800余张。另外,近两年来,市李惠利医院东部新院、市妇儿医院北部院区和儿科大楼改建、鄞州二院二期工程也相继开工建设。
同时,我市医疗卫生服务呈现区域协调发展。市中医院迁建、鄞州二院新建、余姚人民医院迁建、北仑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镇海人民医院新建、市第九医院新建,不仅满足了城市新区或郊区居民的医疗需求,同时也使医疗服务半径扩大。这些当地的区域医学中心相继投入使用,实现了医疗服务的梯度转移。五年间,全市126家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标准化建设,诊疗硬件和人员实现“鸟枪换炮”,而且“城市建到哪,服务站点就建到哪”,按一定人口规模在新建住宅区附近兴建中心或服务站。此举更好地将社区居民留在“家门口”就医。
经过五年努力,一张空间布局合理的市级、县级和基层医院的三级医疗网络呼之欲出。
优质医疗资源的增加不仅缓解了全市群众看病难,服务也更加人性化。地处闹市区的市第一医院原是市级医院中占地面积最小的,住院条件较差。而新大楼每层22间病房,有单人、双人和三人间供选择,房内有中央空调、卫生间和热水淋浴。每一层病房都有一个面向月湖的病员活动室,内有自动查询终端电脑可供随时查询与打印。为让医护人员有更多时间服务病人,每个病区均采用医生和护士移动工作站,从输液、标本采样、发药、查房到护理记录全部通过移动工作站在病床旁完成。
眼下,我市正在全面推进新一轮市级重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区医疗机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市妇儿医院北部院区建设进度,开工建设病理诊断中心和康宁医院项目,加快完成市妇儿医院原住院楼改扩建项目和市第二医院永丰北路院区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力争今年全市新增床位1000张。市卫生局提供的最新统计表明,2011年末,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为2.7万张。五年来,每千人床位数从3.6张提升到4.7张,增加了31%.
可以预见,群众看病难特别是住院难的问题将得到较大缓解。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