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BBC最新消息,日本福岛核电站燃料棒熔毁,核辐射已经外泄,将在未来24小时内随季风到达菲律宾。沿线各国都将遭受核辐射影响……”3月15日下午,一条核辐射可能于当日下午4时飘至菲律宾的谣言信息弄得人心惶惶。尽管菲律宾政府出面辟谣,多家网站微博官方也很快发出通知提示勿信谣言。但是,核辐射看不见摸不着,是否真有可能影响到与日本一衣带水的我们?昨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广西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粒子物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吴伟明教授,他明确表示:大家对日本核泄漏危机可不必恐慌。以下是记者与吴伟明的问答——
记者:请问核辐射究竟是什么?
吴伟明:一般我们所说的核辐射,是指物理学中的“致电离子辐射”,因为这种辐射的能量相当高。能引起物质电离,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不过,核辐射能产生的影响程度,与辐射的剂量有关。
记者:多少剂量的核辐射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吴伟明:地球本身就存在天然的放射性元素,同时不停接受外太空传来的宇宙射线。这种生存环境本身所含有的核辐射剂量大约就有1mSv/年(毫希伏/年),我们把它称为本底辐射,在这个剂量上超过10至20倍都未必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一些经常接触射线的工作人员,或常年在飞机上的空乘人员,一年接受的核辐射剂量往往有可能达到数十mSv,但是否有影响,因人而异。不过接受放射性元素的剂量越多,受影响的概率就会越大。
记者:此次日本核泄漏事件是否会对广西造成影响?
吴伟明:核电站事故对某地能造成多大影响,取决于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的量、扩散方向以及范围等因素。一般可以认为,辐射影响程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离事故发生地越远,受到的辐射影响就越小。
目前有报道在东京(距福岛约200公里)测到了超本底剂量的核辐射,但是还未达到超过影响人身体的剂量。即便泄漏的放射性物质真能飘到菲律宾,按照这么远的距离,其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目前日本北面、西面和南面的俄罗斯远东、韩国和台湾地区都表示未受到影响,与日本距离更远的广西,受影响的可能性将更小。
而我个人对这次日本核辐射事故的进展预测为,它将是可控的。因为从目前情况看,虽然有机组出现爆炸,但这绝不是核爆炸,因为反应堆的裂变反应在震后第一时间就自动切断了,只是反应堆中剩下的余热的冷却出了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会向逐渐好转的方向发展。大家不必过于恐慌。(黄俪)
相关新闻
据新华社报道,昨天,卫生部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核与辐射事故防护知识要点,提醒市民应避免恐慌,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待在室内。
隐蔽是主要防护措施
中国疾控中心表示,暴露于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核事故后烟云能飘浮多远很难预测,它取决于风速和其它气象条件。在突发事件的早期和中期,隐蔽是主要防护措施之一,大多数建筑物可使建筑物内的人员吸入剂量约降低一半,隐蔽时间一般认为不应超过2天。
个人体表的防护可用各种日常服装,对已受到或怀疑受到体表放射性污染的人员进行去污,方法简单,可用水淋浴,并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起来,直到以后有时间再进行检测或处理。
不应擅自服用碘片
市民应避免恐慌,及时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待在室内。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解除心理恐慌状态
“核事故发生后,即使没有受到辐射,也会感觉害怕,这是什么原因?”中国疾控中心解释说,不管是否受到实际的辐照,都会有精神上的焦虑。这种情况归因于人们对健康危险的自我感受,它部分取决于人们是否相信主管部门有能力和值得依赖,是否已经采取了迅速而有效的行动来控制辐射剂量。医学工作者应对人们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解除心理恐慌状态。
当代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