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药品流通是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新时期下,如何创新药品流通发展方式、服务模式亟待破题。
近日,商务部发布了《2012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势头良好,行业规模和效益稳步增长,呈现持续、健康的转型发展趋势。预计2013年,我国药品流通市场仍将平稳增长,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今年一步加快。
药品流通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国药品流通业发展迅速,药品流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据商务部统计,2012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达11174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18.5%.药品流通市场规模仍维持较快增长,但增速趋缓,增幅比去年回落4.5%.
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9万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607家,下辖门店14.67万个;零售单体药店27.71万个;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42.38万个。截至2012年底,全国具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的企业有117家。
不仅如此,迅速发展的药品流通业对我国GDP、税收和就业的贡献日益增大。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72万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3.16万亿元。其中,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4%,同比增长0.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8%,同比增长0.2%.
此外,在税收方面,2012年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纳税额42.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0.9亿元,占全国第三产业投资的0.02%.在就业方面,全行业从业人数约为480万人。
行业问题亟待突破
在良好的发展势头下,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也存在一些亟待突破的问题。
报告显示,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是:基层用药规模增长、药品批发市场集中度呈现结构性变化、药品零售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但连锁率仍较低、药品流通服务模式创新取得新突破、行业微利化运行特征更加明显。
记者了解到,连锁率较低是当前药品流通中的一大问题。目前,在前100位药品零售企业中,零售药店连锁率仅为34.62%,与去年基本持平,但较之2008年下降了0.76%.
在此背景下,面对来自宏观政策及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零售药店加快了抱团结盟的速度。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成立15家省级药店联盟,覆盖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度销售总额达355.57亿元,比去年增长26.1%,约占全国药品零售市场总额的五分之一。
行业微利化运行特征日益明显,也使得零售药店越来越感到“压力山大”。
报告显示,2012年,多种因素导致药品流通环节盈利空间受到压缩。首先是药品降价的压力,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药品降价,主要涉及消化类、抗肿瘤类、免疫和血液制品等药物的价格调整,平均降价幅度在17%左右。二是企业现金流的压力,各级医院承付药品货款时间的周期继续恶化,2012年药品流通直报企业的应收账款共计1480亿元,同比增长29.2%;另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典型调查,2012年药品批发企业对医疗机构的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42天,比去年增加11天,医疗机构拖欠药品批发企业货款时间过长问题进一步加剧,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另外,药品使用、监管及招标采购政策改变导致的市场变化也对企业盈利带来较大压力。
此外,药品流通行业上市公司数量较少,市值与国外相差悬殊,零售业态占比较小。
药企创新求发展
面对医药分开、公立医院改革、基层医疗崛起、市场营销扁平化等行业新趋势,以往的商业服务方式和盈利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行业正围绕医改带来的契机,进一步发挥业态创新、技术创新优势,推进供应链管理应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多元化服务趋势日益展现,在开展对医院院内药品物流延伸服务、进行医院物流管理系统(SPD)试点、承接药房托管、承接医院药库外设管理以及药店承担社区医疗机构药房功能试点等新型服务模式方面尤为突出。
据统计,2012年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中,具有第三方医药物流资质的批发企业有56家;具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颁发的开展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确认文件的专业医药物流企业有43家;开展物流延伸服务的企业有41家;承接药房托管的企业有29家;承接医院药库外设的企业有11家。
创新业务与服务模式、推广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上的应用、开展供应链管理,已成为药品流通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对此,报告建议,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积极探索向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提供现代医药物流增值服务,已在行业内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更多企业将学习效仿,不断丰富和深化服务内容,建立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新型合作关系,有效整合资源,实现互利共赢,从而带动药品流通行业从商业购销模式向全产业链服务模式转变。
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