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6点半,赵张发就从位于上虞道墟镇茅家村的家里出来,到东关银山脚下的麻风病医院上班了。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市场买菜。老人们起得早,早饭吃得早,中饭也就跟着提早了,一般在上午10点就开饭了。
这里生活着10位老人,虽然已经全部康复,但由于其中有9位是孤寡老人,只能继续住在这里,可以说是麻风病医院最后一批留守者了。在他们当中,年纪最大的已87岁,最小的也有63岁。
买来菜,护士李华英就接过来洗菜烧饭去了。赵张发来到老人们的屋子里走走问问。患了感冒要吃药的老人,一次多少剂量,都要替他们记着,然后看着服下;灯泡坏了的,要赶紧给换上;遇到太阳好的日子,就把因病截肢、无法独立行走的老人们背到走廊上去见见阳光。
“在上虞,麻风杆菌消灭已经有10年了。病好了,有家的人就回家了,留在这儿的多是没有家的孤寡老人。来这里25年,我给17位老人送过终。”赵张发说。
赵张发回忆说,从1967年开始,上虞地区就开始集中收治麻风病患者了,早年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个是百官凤凰山,另一个是长塘洞天斗。到了1983年,两地合并之后才搬迁到了现在的东关银山。他来这里的时间则是在1988年。如今赵张发已经67岁,超过了按照规定的退休年龄,但因为没有人来接手,他就接着做下去。
“就只有护士和我两个人,不能再少下去了。”赵张发坦言。据介绍,医院里医生最多的时候有3个人,到后来,病人少了,医生也只剩赵张发一个了,这样已持续了16年。不过恰好那年护士李华英嫁到了东关的保驾山村,然后就近到了这里工作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于是,一名医生、一名护士这样的配备坚持到了现在。之前,他们俩常做的工作有两项,一项是每天给患者的“漏脚”敷疗;另一项是每隔7天给患者刮一次脚皮,刮之前,脚需先在温水中浸泡20分钟,待角质软化后才能刮。当年,患“漏脚”的病人比较多,只有这两项一起做,才能保证患者的脚可以走路而且不容易出血。
在赵张发与李华英那里,周末与假期的概念也差不多消失了16年。平日,两人除了家里有事得出去一下,其余时间就全在医院里了。到了春节,往往一个值班,一个就抓紧着走亲戚,之后就赶紧归位。“走不开呀。”李华英说,在打针、看护之外,老人们的一日三餐少不得的。尤其逢年过节,听到附近担山村里传来的烟花爆竹声,老人们的饭菜更不能疏忽。
冬天,麻风病医院因为在山下,气温往往要比别处低一些。这让每天烧饭的李华英深有体会。炒菜时,经常会发现瓶子里的油是冻住的,所以每次都要在外面用热水烫才能倒出来。冬天,对老人们来说有点难挨。目前整个院里,都还没有取暖设备。除了烧饭,李华英还是老人们的专职“采购员”。每个月老人们会有一笔生活补贴,因此老人们的生活用品等就由李华英出去捎带回来。
绍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