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是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下面是医学教育网整理的相关辅导资料,请参考:
一、唾液腺的组织结构
唾液腺(salivarygland)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实质即由腺上皮细胞形成的腺泡与导管;间质即由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被膜与叶间或小叶间隔,其中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
(一)腺泡
腺泡连接于导管末端,由腺上皮细胞、基底膜和肌上皮细胞组成。由单层腺上皮细胞围成腺腔,其外侧为肌上皮细胞,最外层为薄的基底膜包绕。根据腺泡的形态、结构和分泌物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浆液性、黏液性、混合性三种类型。
1.浆液性腺泡光镜下,细胞呈锥体形,基底部较宽,紧附于基底膜上,顶端向着腔内。胞核为圆形,位于基底部1/3处。胞质色深,组织固定好时,顶端胞质内可见大量折光性很强的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zymogengranule)。
2.黏液性腺泡黏液性腺泡呈管状,由黏液细胞组成。光镜下,黏液细胞呈锥体形。胞质内含丰富的黏原颗粒,在固定及染色过程中,黏原颗粒常被破坏,故胞质透明呈网状结构。3.混合性腺泡由黏液细胞和浆液细胞组成。前者组成腺泡之大部分,紧接闰管;后者呈新月状覆盖于腺泡的盲端表面,又名半月板(demilune)。
(二)导管
唾液腺的导管分为闰管、分泌管、排泄管三段。
1.闰管(intercalatedduct)是导管最细小的终末分支部分,连接腺泡与分泌管。光镜下,管壁上皮细胞为矮立方形,胞质较少,染色较淡,胞核位于细胞中央。闰管细胞有可能发挥干细胞作用,或分化为分泌细胞,或分化为肌上皮细胞。
2.分泌管与闰管相延续。管径较粗,管壁由单层柱状上皮所组成。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或近基底部。胞质丰富,呈强嗜酸性。在基底部有垂直于基底面的纵纹,所以分泌管又称纹管。上皮细胞能主动吸收钠、排出钾,并转运水,改变唾液的量和渗透压。
3.排泄管起于小叶内,与分泌管相延续。出小叶后穿行于小叶间结缔组织中,称小叶间导管。管壁细胞变为复层或假复层柱状上皮。此上皮除含有类似分泌管(纹管)之柱状上皮外,还含有许多小的基底样细胞,即所谓储备细胞,亦可发挥干细胞作用。最后,各小叶间导管汇集成更大的总排泄管,开口于口腔,其上皮逐渐变为复层扁平上皮,并与口腔黏膜上皮融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二、唾液腺的分布及组织学特点
(一)大唾液腺
1.腮腺全部由浆液性腺泡组成,故属纯浆液腺,但在新生儿的腮腺中可见少量黏液细胞。腮腺闰管长,有分支;分泌管多,染色浅。
正常腮腺组织内,经常出现小的淋巴结。其中,5%~10%淋巴结的髓质内出现导管以及腺泡样结构;有时淋巴结呈壳样包绕在腮腺腺叶外围。颈上区淋巴结髓质内亦含有唾液腺组织。以上是形成唾液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腺淋巴瘤以及恶性淋巴瘤的组织学基础。
2.下颌下腺是混合性腺,以浆液性腺泡为主,并有少数黏液性腺泡和混合性腺泡。闰管比腮腺短,难以辨认;分泌管则较腮腺者长。在下颌下腺导管周围常伴有弥散的淋巴组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舌下腺由一对较大和若干个较小的腺体所组成。舌下腺也是一种混合腺,以黏液性腺泡占主要部分,纯浆液细胞很稀少,闰管和分泌管发育不良,腺泡可直接连于排泄管的远侧小管。
(二)小唾液腺
小唾液腺包括唇腺、颊腺、舌腺、腭腺、舌腭腺和磨牙后腺等,位于口腔黏膜的黏膜下层。其中唇腺、颊腺、磨牙后腺均属混合性腺体,但以黏液性腺泡为主。唇腺是唾液分泌性IgA的主要来源,其浓度比腮腺高4倍。此外,唇腺活检也被认为是诊断舍格伦综合征(Sjogrensyndrome)的一种简便方法。
舌腭腺、腭腺均属纯黏液腺。一舌前腺以黏液腺泡为主,仅有少数混合腺泡;舌根部和舌边缘区有舌后腺,是纯黏液腺;轮廓乳头环沟下方的味腺是浆液腺。
唇、颊、磨牙后区、腭、舌等处,是小唾液腺主要的分布部位。因此,这些部位也是黏液囊肿和唾液腺肿瘤的好发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