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近几年来考试的难度是越来越大了,这里是医学教育网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考生能有所帮助!
嗜酸性腺瘤的病理变化
嗜酸性腺瘤(oxyphilic adenoma)是由胞质内含大量特征鲜明的嗜伊红颗粒的上皮细胞(大嗜酸性粒细胞)构成的唾液腺良性肿瘤,又称大嗜酸性粒细胞腺瘤、大嗜酸性粒细胞瘤。50~80岁常见,平均年龄为58岁。无性别分布差异。主要发生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也见于唇、腭、咽和颊黏膜等小唾液腺。临床上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肉眼观察,肿瘤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有时呈结节状,一般直径为3~5cm,包膜完整,界限清楚。剖面实性,淡黄色或褐色,分叶状,偶见小囊腔。光镜观察,肿瘤细胞主要为大嗜酸性粒细胞,细胞较大,呈圆形、多边形或立方形,细胞膜清晰,胞质丰富,内含大量的嗜伊红颗粒。胞核居中,椭圆形,空泡状,有一个或多个核仁,偶见双核,称为“明细胞”(Light cell)。还有一些细胞其胞质呈鲜明的嗜伊红染色,胞核浓缩,小而深染,称为“暗细胞”(dark cell)。肿瘤细胞磷钨酸苏木精(PTAH)染色阳性。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片状或小梁状结构,偶见微囊、腺泡状或导管样结构。肿瘤间质为稀疏的纤维结缔组织,富含血管,近包膜处常见不等量淋巴细胞,但不形成滤泡。当肿瘤以透明细胞为主时,称透明细胞大嗜酸性粒细胞瘤。
基底细胞腺瘤的病理变化
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由基底细胞样肿瘤细胞构成,缺乏多形性腺瘤中的黏液软骨样成分。约75%发生于腮腺,5%发生于下颌下腺,其他发生于小唾液腺,尤其上唇多见。多见于60~70岁。多数肿瘤为实性,界限清楚,活动,表面呈结节状,常有局部囊性感。膜性型可为多发性,可与皮肤圆柱瘤或毛发上皮瘤同时发生。临床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
肉眼观察,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1~3cm,包膜完整。光镜观察,肿瘤细胞为基底样细胞,细胞呈立方或柱状,边界不清楚,胞质较少,嗜伊红,细胞核较大,圆形或卵圆形。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梁状、管状和膜性结构,在这些肿瘤上皮结构基底部还存在肌上皮细胞。同一肿瘤中可以有一种以上的排列方式,通常以某种为主。基底细胞腺瘤为良性肿瘤,区域切除后很少复发。膜性型的复发率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