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腮腺区、耳后等为多发部位病损。表现为缓慢增大的无痛性包块,可呈对称性。患部皮肤常有瘙痒和色素沉着。酸性粒细胞增多。
病损可累及皮肤、皮下组织,深者累及肌肉、淋巴结和腺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镜下表现为肉芽肿结构,其主要特征:一是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灶性或弥漫性浸润;二是病变血管增生。发病部位和病程不同,组织学表现也不同。早期血管增生明显,随着病变的发展,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增加,血管壁增厚,甚至呈洋葱皮样外观。后期,纤维增生明显甚至呈瘢痕样,炎性细胞减少。